【材料】
近段時間,不少福州市民留意到,小區內出現了一兩個一米多高的綠箱子,上面有“垃圾分類、從我做起”“支持環保美麗榕城”等字樣。原來,這是一個專“吃”舊衣物的回收箱。據了解,這種綠箱子目前已投放了600多個,陸續入駐福州百余小區。
一直以來,社區在參與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中,面臨令人頭痛的垃圾清理問題。近年來,舊衣物的丟棄量更是日增月漲。舊衣物亂扔影響小區衛生環境,也加重垃圾處理量。一旦“混跡”于帶著湯湯水水的生活垃圾中,更是增加了小區保潔的工作量和難度。垃圾分類是城市管理中倡導的新理念。專設舊衣物回收箱后,大家便可以將舊衣物從日常垃圾中分離出來,這對于推行垃圾分類也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解析】
以往,用于扶貧濟困的捐贈,是公眾較為熟知并樂于參與的渠道。通過民政部門或社會公益組織,捐往災區或貧困地區,寄托了愛心助困的良好愿望,同時也避免部分的丟棄浪費。但眼下此類衣物的需求總體上呈相對下降態勢,而且面臨更新淘汰的舊衣物中,相當一部分未必適合捐送。
于是,一些為滿櫥舊衣發愁的市民只好自行處置,將其當作普通垃圾扔掉。這無疑增加了城市垃圾的處理成本。其中不少由化纖材料制成的衣物,可降解性差,加上經過織染等多道工序,若隨便丟棄,對生態環境也會產生一定的污染。
舊衣可以進行回收分類處理,將成色新、款式新的衣物挑出來,消毒后捐獻給有需求的人,捐贈余下的回收舊衣物,按照毛、棉、鞋包分類后,再加工利用為紡織原料用于其他物品。這樣不僅使得環境污染減少,也更加利于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立。
要在社區加大舊衣物投置于回收箱的宣傳,加大舊衣物用途、流向進行必要的規范和監管,避免不法分子利用漏洞為自己尋求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