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述:最近一段時間,共享單車著實火了一把,從滿大街五顏六色的騎行風景,到手機里各式各樣的單車軟件,都預示著一個商業模式的崛起。隨著各品牌的共享單車融入我們日常生活,關于共享單車的新聞鋪天蓋地,但也漸漸暴露出許多問題。單車遭毀壞,車牌被涂改,車筐“花式”載人,路旁隨意停放……問題層出不窮,這不禁讓我們為共享單車的“前途”擔憂。
預測題目:對于現在風靡一時的共享單車,有人認為便利了出行、綠色交通,但另一邊卻是野蠻生長、無序發展,面對共享單車亂局,人們不禁要問,它還能走多久。對于這個現象,請發表一下你的看法。
中公解析:
這是一道典型的智能型問題,測評要素為綜合分析能力。既能夠考察考生對于當前社會事件的了解,也能考察考生對于社會現狀的了解。那么,針對這樣的一個現象,我們不僅要看到其積極的方面,也要看到其存在的潛在問題。下面中公教育研究與輔導專家帶領大家全面剖析。
觀點:共享單車是移動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結果,完全借助互聯網實現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它對綠色出行的推動,對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難題的解決所起的積極作用,是看得見的。但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時,共享單車也存在問題,其興起也與社會存在需要磨合問題,如企業亂投放、承租人亂停放、押金管理失范,車輛被侵占破壞時有發生等。面對洶涌的共享單車浪潮,無論是企業、消費者還是政府監管部門都沒有任何可供借鑒的經驗。
分析:首先,有人說共享單車負作用很大。不可否認,共享單車帶來了一些問題,但是說負作用未免夸大其詞。我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說法,首先可能是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其次是觀念的問題。如今已進入所謂的機動車時代,很多人看到這么多的非機動車來和他們搶道就驚詫了。更重要的是,政策對共享單車的路權保障不夠。我們可以為機動車修很寬的馬路,建很大的停車場,卻不肯為共享單車分一杯羹。沒有充分的行駛道路、停車場所這些路權的保證,共享單車亂停亂放自是難免。這些問題表面上看是人的素質問題,但實則是法律和制度層面的問題。中國經歷過幾次巨大的社會變革,而近三十年的經濟發展又過于迅速,社會管理和規范建立的速度遠遠跟不上,于是出現了大量不守規則的事,比如共享單車的亂停亂放亂騎。但相信隨著管理的跟上,相關政策的出臺、制度規范的建立,共享單車終究會逐漸進入良性的發展階段。但前提是客觀地評價它而不是過分夸大其副作用,讓它能夠在理性與寬容的環境下良性成長。
因此,為了讓共享單車這一新交通形勢健康發展,首先是押金問題。這筆本屬于消費者的錢,不能直接讓商家“共享”了之,而應該作為一個重要的金融問題,盡快制定相關規則,讓這筆懸在消費者心頭的押金找到安身之所。一方面,押金的存管必須靠譜,可以鼓勵單車企業引入銀行存管模式,保障押金安全和支付便利;另一方面,對押金的使用嚴格監管,保障消費者對押金使用的監督權和受益權,防止押金淪為一些企業進行高風險投資的工具,讓押金使用更加公平合理。
其次是數量。當前各共享單車企業仍處于前期的市場爭奪階段,確實有企業只重視數量上的盲目擴張,導致行業失序。這需要引導規范。共享單車數量到底多少合適,并無確切標準,它與市場需求、道路承載能力和企業的管理維護投入都有著直接關系。應有科學評估和對民眾需求等綜合因素的權衡,遵循動態而非機械的管理原則。
再次,就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現象,可以要求企業根據投放車輛規模配備管理人員,加強車輛停放秩序管理,在手機APP中標注可停放區和禁停區。這其實需要監管和服務兩方面都跟上:要明確相關企業不可只重視車輛的投放而忽視過程管理;在公共設施配套上,如可停放區和禁停區的科學劃分,慢行交通的優化,則需要服務跟進。企業完善承租人信用評價制度,將多次違規違約的承租人列入企業黑名單。這一點也可更進一步,推動企業之間共享黑名單,提高其威懾力。
無規矩不成方圓。共享單車同樣需要在規則軌道上規范行駛,方能實現共享紅利的最大化。規范也是為了促成政府、企業與個人之間盡快完成磨合,促使各方各盡其責。期待意見能在充分吸納民意和行業意見的基礎上,實現這一管理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