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基層民主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農民主體地位不斷提升、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鄉村建設一派欣欣向榮之下卻暗藏治理危機:村干部貪污腐敗泛濫猖獗;村民上訪投訴亂象層出不窮;設立的村務監督形同虛設;能人治村有才無德不能造福農民……凡此種種不難看出鄉村治理的創新和完善已經迫在眉睫、傳統的治理方式已不能滿足當下多元化的村民糾紛和矛盾。有鑒于此,唯有堅持創新干部隊伍建設、完善監督的管理體制方能助力鄉村治理越走越遠。
完善制度設計,確保監督務實管用。唯有嚴格落實才能真正保障鄉村治理的制度高效實施??v觀當下的鄉村治理,一些地方在鄉村治理中,設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卻將其架空,黨支部干部身兼多職,導致監督難以發揮實效;反觀后陳村的鄉村治理,設立相對超脫的異體監督委員會,保障了民主的監督和公共權力的監督均發揮實效,不僅拉近了黨群、干群關系,同時在信任之上使基層干部敢作敢為。由此不難看出:沒有監督保障的制度猶如“一紙空文”,故此,完善基層鄉村治理,細化基層管理監督的制度約束,使其具化有操作性,同時加強基層干部的思想認識,提高對于制度的覺悟,避免折扣落實,鉆制度的空子。
創新用人機制,發揮能人治村效用。自古至今,人才都是干事創業的基石和關鍵。身處鄉鎮和村社建設的基層干部是聯系政府和群眾有力樞紐,關系農民的權益和農村的穩定。在基層的鄉村建設中出現能人治村的現象,選撥“能人”當村官,面臨鄉村發展滯后,能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創新農村經營模式,尋求農村發展的出路。但是,僅具備“能力”對推動鄉村建設還遠遠不夠,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可以說,基層干部的作風直接關系到鄉村的發展風氣,干部作風好,能夠團結群眾增強隊伍的凝聚力,干部作風不好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所以,鄉村隊伍建設,一定要選撥德行和能力兼備的人才。
李克強總理曾經語重心長地強調:“農業穩則天下安,農業興促百業興。”農業的穩定興盛與農村發展環境密不可分,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良好的鄉村治理。創新和完善鄉村治理機制,需要我們從實際出發,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尋求適合國情鄉情的治理定位,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發揮能人治村的力量。通過不斷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完善現有的鄉村治理體制和機制,以期達到鄉村治理的良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