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農民25萬存款被劃為保險只剩1元 妻子無錢治病去世”的文章引發輿論關注。文章稱,2010年8月,50歲的農民士中(化名)和愛人一起來到所在地區的一家銀行存入了25萬元。在辦理完手續后,銀行工作人員還贈送他們一份“貓抓狗咬”保險,稱如發生意外,可得到醫藥費等補償。今年5月,士中的愛人因身患疾病急需用錢,但25萬元存款在6年前就被自動劃為分紅型保險,銀行賬戶里只剩1元。幾經周折后,士中最終得到了29萬4000元和7000余元的補償。
單純從金額上看,與6年前存進銀行的錢數相比,客戶的確實現了本金的“保值增值”。但要看到,這種“存款變保險”后面隱藏的嚴重問題和巨大風險。銀行擅作主張捆綁銷售,且不明白告知甚至欺騙客戶,不僅違反銀行業規定,也侵犯了客戶的知情權;銀行偏離主業的歪風邪氣,反讓客戶“無辜躺槍”,如沒到期取出損失大,要提前正常取錢還要花費諸多心血去維權,侵害了客戶的核心利益;而最令人心痛的,是士中“望錢欲穿”給妻子治病,卻無奈有錢不能及時拿到,最終收獲“錢來了,人沒了”的苦痛。
事實上,類似“存款變保險”的事例并不少見,某種程度上,甚至早已成了某些銀行“躺著賺錢”的把戲。2007年,人民網就刊發熱線新聞,安徽滁州市來安縣一村民去農業銀行儲蓄所存錢,營業員卻給他辦了一份保險;2013年,媒體曝光河南正陽縣有10多戶農民的存款變成保險;2014年,山東媒體也報道了“兩萬‘存’三年,才知是保險”、“10萬‘存’成保險,強退要損失三萬多”等消息??梢?,“存款變保險”的把戲,不僅在多地各類銀行較為普遍地存在,而且長期以來,根本就沒有得到禁絕。
問題:
1.結合材料,談談出現“存款變保險”的亂象的原因。
【參考答案】
原因:一些存款人對金融產品和金融風險的防范辨別意識差、警惕性不足,對銀行過于信任;一些金融機構出于天生的逐利本性,不顧服務成色和企業形象,屢屢突破職業規范底線,將存款和保險“捆綁銷售”,并且未對存款人履行相應的告知和提醒義務;一些銀行故意趁著信息不對稱、監管有盲區等因素,玩弄“障眼法”和“騰挪法”,對存款人利誘忽悠,將金融風險轉嫁到“上帝”身上。癥狀是銀行偏離主業、不顧節操地逐利、不遵紀守法違規運作,表象是一些銀行窗口工作人員內外勾結、坑蒙拐騙、欺上瞞下的亂象,再加上監管力量的不夠強硬和全覆蓋,類似亂象就野蠻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