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申論:鄉村公益素材
來源:易賢網 閱讀:1470 次 日期:2017-05-19 09:21:12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事業單位申論:鄉村公益素材”,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一、農村公益事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農村公益事業主要是指向農村居民提供的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具體指鄉村兩級的公益事業。免征農業稅,取消“三提五統”和各種集資攤派,財政轉移支付難以彌補因稅費改革造成的財政缺口,農村公益事業面臨新的困難。

(一)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籌措難

鄉村教育相對滯后。教育是農村公益事業開支中最大的一塊,稅改后,國家雖然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但仍有較大資金缺口,農村教育發展舉步維艱。一是基礎設施差,影響正常教學。雖然“普九”達標解決了一些學校的教室問題,但必備的教學用具仍然沒有配齊。二是師資力量明顯欠缺。偏遠、落后的農村地區,由于經濟不發達、文化生活欠缺、交通通訊不便,多數公辦教師都不愿到此任教。

(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難

農田水利設施老化嚴重。小型水庫及中型水庫的水利設施都是上個世紀七十、八十年代修建的,途經水渠、涵洞有的已經完全毀損不能使用,勉強可用的其維護成本也很高,無形中給農民增加了負擔;加之設施的不配套,低洼農田遇雨成澇,難以排漬。離水源較遠的田地水源流程長,閘口多,渠道不暢,損耗大,抗旱成本高。有些水源甚至難以到達,造成田地撂荒。據調查,目前,已有70%的水利設施不能滿足當前農業生產的需要,農田水利建設嚴重滯后。

(三)農村文化、衛生等農村公益事業建設難

稅改前,國家對農村衛生事業的投入就很少。部份地方的農村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建設、預防保健工作、村級衛生人員誤工報酬等也基本上靠鄉村集體統籌提留來解決。很多村級衛生室基礎設施老化,基本上沒有集體用房,大多辦在衛生員家中,有的場所十分簡陋,醫療條件比較差,在醫療設備方面普遍是老三件: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表。由于沒有防保服務經費,預防保健工作難以開展。稅改后,鄉鎮統籌經費被取消,使得本來就舉步維艱的農村衛生事業“雪上加霜。文化事業投入方面,大部份鄉鎮在“村村通”工程、“文明村”達標升級活動等項目匹配投入方面顯得捉襟見肘。鄉鎮正常開支都非常困難,更談不上發展文化事業。

(四)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構建難

目前,全縣農村的社會保障還停留在軍烈屬優撫、五保戶供養、農村計生“兩戶”和農村特困群眾救助等層面上。以**縣為例,稅改前,農村五保供養、義務兵家屬優待、村干部報酬等經費是以鄉統籌方式籌集,稅改后,由于財政轉移支付不能滿足實際需要,農村五保戶供養金、義務兵家屬優待金兌現落實困難,“五保”難“保”。

(五)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匹配難

以公路建設為例,凡屬縣以下公路建設均要求匹配,盡管要求匹配的是小頭,但許多縣鄉村仍然難以承受。

目前,通鄉公路、通村公路由于地方財力弱,資金匹配困難,既影響了工程建設的質量和進度,又增加了地方財政的負擔,也影響了上級的投入。有的基層干部感慨地說:“沒有項目想爭項目,爭取到項目又沒有資金匹配,象我們這樣的貧困縣、是吃飯財政、要飯財政,哪有錢來配套,結果是越有錢的越能要來錢,發展就越快。這樣下去,差距會越來越大。國家的政策真的該改改了,對貧困地區區別對待,少配套、不配套。”

(六)“一事一議”實施難

農村稅費改革取消了鄉鎮道路建設費、集資和村提留,鄉鎮道路的建設要求列入鄉鎮財政預算,村級道路的修建,則通過村民“一事一議”方式加以解決。面對國家轉移支付的數額有限,“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標準低、數額小,與實際需要相差甚遠,尤其是具體操作難、落實難。一是鄉村債務的債權戶要求抵扣“一事一議”資金。二是外出農戶多,有的是舉家外出,這部分人的“一事一議”籌資同樣難以收取。三是受益不均,農戶思想難統一。有些“一事一議”項目并不是平均給每個村民小組或農戶帶來好處,受益范圍難以確定,導致意見不一,“一事一議”方案難以通過。四是大型、長期公益事業難興辦。“一事一議”籌資有限,使一些耗資較大的公益事業,特別是跨村、跨鄉的工程一時辦不了。五是部分村“一事一議”資金管理不夠規范,導致群眾不滿,甚至對來年的“一事一議”進行抵觸,形成惡性循環。

二、加快發展農村公益事業的對策建議

加快農村公益事業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農村公益事業停滯不前,必然會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整體進程。

(一)構建城鄉統一的公共財政體系,使財政逐步成為農村公益事業發展的投入主體 要以建立農村公共財政體系為重點目標,并按照建立公共財政體制和現代稅制的要求,逐步統一城鄉稅制,以稅惠農;各級財政要建立農村公益事業發展資金預算制度;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合理劃分各級政府的事權和財權,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公益事業的投入比重,并建立規范的轉移支付制度,逐步向農村傾斜,使公共財政成為農村公益事業發展的主要投入主體。

(二)加快縣鄉綜合配套改革步伐,大力培育農村公益事業發展主體

要通過縣鄉綜合配套改革,逐步使政府和集體重新成為農村公益事業的主要發展主體。在改革中,要特別注意不能忽視、削弱政府部門發展農村公益事業的職能,不僅如此,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看,還應加強這一職能。財政要按照由以錢養人改為以錢養事的原則,加強支持農村公益事業發展的職能。同時,要積極培育新形勢下農村公益事業的新的發展主體,充分發揮中介組織和民間力量在目前形勢下發展農村公益事業中的有效作用。

(三)規范“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推進“一事一議”有序實施

在“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問題上,除需嚴格執行政策外,更要規范操作。一是政策交底。只有取得農民的理解、擁護和參與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要通過召開兩委會、黨員代表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廣泛宣傳“一事一議”的政策,公開其實施辦法與程序,爭取得到廣大村民的理解與支持,引導其積極參與到“一事一議”中來。二是議定項目。發動群眾將需興辦的公益事業列擺出來,然后將之梳理歸類,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和村民的實際承受能力,確定“一事一議”項目。三是民主表決。通過村民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民主討論,決定項目預算、實施方案、籌資金額及工程管理等相關事宜,并形成會議記錄,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四是強化管理。“一事一議”項目民主決策后,農民將出資出勞,要對得起農民的血汗錢,強化三個管理,即資金管理、工程管理和監督管理。

(四)改革農村公益事業投資體制,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公共品供給

目前財政轉移支付及“一事一議”方式不能解決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對資金的需求問題,必須改革農村公益事業投資體制。要制定能夠充分調動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公益事業發展的政策,積極進行市場化改革,引入市場機制,鼓勵、支持個人及社會組織投資農村公益事業,以緩解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和公益事業發展不足的矛盾,同時也解決了農民投入與收益不均而難以籌資酬勞的矛盾。

(五)創新公益事業建設資金籌措機制,開辟建設資金來源的新途徑

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無疑最終應以國家投入為主渠道,但是就目前而言,一方面巨大的資金缺口使國家現時財力無法支撐;另一方面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財政收入以加速度增長,對未來財力有良好預期。針對這種情況,可考慮在一定限度內,發行公益事業建設國債或公債,緩解國家財力供給與建設資金需求在時間上的矛盾,突破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中的資金瓶頸。借未來資金解燃眉之急。這樣,既解決了社會閑散資金無法聚集利用的問題,又解決了公益事業建設等米下鍋的困境。

(六)改革支農資金的投入機制和投入方式,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一是規劃先行,指定相關部門牽頭制定農村公益事業發展規劃,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的辦法,把分散在各部門的支農項目資金集中起來捆綁使用,按輕重緩急,每年解決一批鄉村的重點公益事業項目。二是改善支農項目資金的投入方式,改變目前地方爭取資金的方法,由國家根據農村公益事業發展規劃,合理定項撥付,減少中間環節,盡量采取項目資金直達的辦法,防止層層克扣截留。同時,建立項目資金使用情況網上公開制度、跟蹤檢查審計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保證資金有效使用。三是改變支農資金投入方向,減少對生產經營環節的支持,支農資金應主要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即水、電、路等基礎建設和教育、科技、衛生、文化等公益事業。四是農村公益事業項目建設中,從實際出發,減少縣政府項目匹配比例,取消鄉鎮匹配,以確保農村公益事業工程質量和效益。五是將糧食補貼和良種補貼資金集中使用,實現有限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每畝25元左右的補貼資金分散到各戶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應將直補資金集中起來建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基金(代替籌資部分),用于改善當地的農業生產條件;將良補資金集中起來建立品種改良基金,用于良種繁育,然后平價出售給用種農戶,保障品種改良,提高科技附加值。

三、熱點事件鏈接

熱點案例一: “漫畫家訓”引領鄉村新風

走進江西高安市獨城鎮新華村合頭村小組,農房墻上一幅幅“漫畫家訓”十分醒目。據合頭村小組長胡小寧介紹說,這25幅漫畫的內容,都選自胡氏家訓,請人畫在墻上。“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精神財富,不能丟了,要發揚光大,潛移默化地影響村民。”

為讓優良家訓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今年以來,高安在全市農村廣泛開展“尋先輩古訓、立時代家規”活動,發動群眾充分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家訓家規,用立、掛、曬等多種形式,讓漫畫版家規家訓走進農村、走進農戶。目前,該市農村已搜集整理新老家訓1萬余條,5000多戶家庭擁有家訓。好家風引領出好民風、好學風。在高安鄉村,幾乎看不到打架斗毆、賭博等不文明行為,鄉鄰間尊老愛幼、勤耕好學、互助友愛、敬業奉獻蔚然成風。

熱點案例二: 趙普又回鄉做公益 給池州鄉村貧困孩子送新書包

去年11月初,安徽老鄉、著名主持人趙普從央視辭職。半個月后,他給石臺縣的孩子們送去了“免費午餐”。今年早些時候,他變身“新農人”,帶領延參法師等網絡大咖為家鄉的棗農吆喝賣棗。近日,趙普又回到家鄉,聯合鴻基金“愛的背包”公益項目,給池州鄉村近1500個貧困的孩子送去新年書包?;仡欉@一年,持續、挑戰、感恩,是他給出的三個關鍵詞。

持續公益需要長期連續關注

27日一大早,趙普和團隊驅車趕到貴池區棠溪中心學校,開啟了“愛的背包”公益項目在池州的第一站。此次,鴻基金向池州捐贈“愛的背包”1487個,配套郵箱29個,價值人民幣15萬余元。

趙普親手將裝有課外讀物、手電筒、相冊等禮物的書包交給棠溪中心學校一百多名學生。孩子們拿到嶄新的書包,一個個眉開眼笑,嘰嘰喳喳地討論個不停。在西山村,17名留守兒童不僅收到了愛心書包,還收到了趙普團隊送上的愛心年貨大禮包,雙重驚喜讓孩子們開心得手舞足蹈。

下午,愛心團隊又來到去年“免費午餐”公益項目的開餐學校——占大中心學校。時隔一年,很多孩子一眼就認出了趙普叔叔。“趙叔叔,我認識你,你去年來過。”接過愛心書包,孩子們開心地說。因為擔心孩子們冷,趙普不停催促他們回教室加衣服。

“我讓整個團隊放下手頭的工作,全部來做這項公益活動。公益需要長期的、連續的關注和支持。”趙普說。

熱點案例三: “山娃足球”公益團隊點亮盧氏縣農村娃的足球夢

12月26日,河南省盧氏縣范里鎮三門村小學的學生們在展示足球技能。“給山里孩子一個足球夢,讓孩子們愛上足球。”一直是河南足球名宿王隨生和他的“山娃足球”公益團隊的追求。當日,他們來到三門村小學,為山里娃送去足球、文具,并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精彩的足球啟蒙課。

熱點案例四: 博時基金攜手招商局啟動山村幼兒學前教育公益項目

深圳市博時慈善基金會與招商局慈善基金會日前簽訂捐贈協議,聯合發起湖北省蘄春縣“扶貧縣教育公益項目”。該項目計劃在一年之內,在湖北黃岡市蘄春縣新開辦8個鄉村公益幼兒班,為超過200名幼兒提供學前教育。

博時基金表示,作為專業的資產管理機構,不僅要以專業的資產管理服務提升社會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經濟與社會進步,還要融入社會、關注民生、扶危救困,積極履行社會公民義務。

據了解,博時慈善基金會成立于2009年,截至2015年末,累計捐贈2996萬元。

熱點案例五:寧遠縣兩家農村公益電影固定放映點正式落戶鄉村

為切實推進“電影惠民”工程,努力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加快寧遠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構建“中心地區固定放映為主,邊遠地區流動放映為輔”的現代農村公益放映服務網絡,寧遠縣文體廣新局、寧遠縣電影公司在寧遠縣禾亭鎮王朝印村和九嶷山瑤族鄉太平村進行農村公益電影固定放映點創建試點工作。目前,固定放映點已正式啟用。

今年來,寧遠縣文體廣新局和寧遠縣電影公司以開展“兩學一做”為契機,依托各鄉鎮村級文化活動場所,積極創建農村公益電影固定放映點,采取村委會提供室內場地并適當改造,文化部門配置銀幕、座椅、窗簾、風扇等設施,寧遠縣電影公司進行設備調試安裝的模式,把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由室外轉入室內,有效解決了天氣對放映工作的影響,極大改善了農村群眾觀影條件和環境,讓廣大人民群眾能看上電影,看好電影。目前,兩村的活動場所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室內地板、天花板、四周墻壁裝修一新,新座椅、宣傳欄、窗簾、風扇、銀幕和牌匾等按要求安裝到位。

農村數字電影固定放映點建設是寧遠縣“十三五”文化惠民工程之一,將實現農村電影放映逐步從戶外向室內、流動向固定、不定期向定期發展,切實改善農民群眾觀影條件,提高觀影質量,推動農村文化惠民工程。目前,寧遠縣已完成2個鄉鎮、2個農村固定電影放映點建設,明年農村固定放映點還將擴大鄉鎮及村點范圍。

熱點案例六:鄉村公益旅游:讓公益變得有趣 讓旅行帶來改變

目前,長沙益眾社區發展中心旗下的“公益旅游支持社區可持續發展”項目已與10來個鄉村建立合作關系,成功進入市場化運作階段,中國公益旅游網也正以在線旅游網站身份接受市場考驗,發展勢頭良好。

四、參考例文

鄉村公益需要軟硬兼施

鄉村當下的許多問題,既有物質層面的,又有行為層面的,還有更深的意識層面的。而意識決定行為,并最終對物質層面進行影響。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下公益事業建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村民心中建立起一些現代意識,再帶動他們尋找方法,并最終實現物象層面的變化。因此,鄉村公益的發展,必須軟硬兼施。

完善硬件設施建設,為鄉村公益添磚加瓦。當前,鄉村物質層面的問題,受到來自政府及較大公益財團的關注和支持,眾多針對鄉村建設的硬件設施,與鄉村公路,學校以及鄉村公共設施和體育設施正在積極完善。即使最偏遠的鄉村,也大致通了平整的路,且都建有漂亮的小學校(除極少數點校),許多曾經只在城里才能看到的器材及公共建筑和生活設施,也正在鄉村崛起生發。這些,從硬件的角度對鄉村的貧窮落后的狀況有了治標的變化。但同時,許多根深蒂固的東西,并沒有根本的改變——漂亮的鄉村小學里,沒有圖書室,也沒有書桌;新修的別墅一樣的鄉村,隨處可見卻是沒經處置的混亂垃圾……,這些更需要人才的支撐。

加大軟件設施建設,為鄉村公益凝心聚力。鄉村欠缺的,已不僅僅是物質。還缺少技術和意識,以及對問題的看法和著眼點。而這些,做起來比簡單地提供物質更為專業和瑣碎,同時,因為需求的散亂,而無法批量化和標準化進行。這可以說是政府相關部門的短板,而恰好卻是民間公益組織的強項。政府有資金和物質,但缺少具體而專業的人才,人員也缺少業務水準和理想主義式的熱忱。民間公益組織卻相反,有各種專業人才和理想主義者,但缺少必要的物質和資金來源。目前一些地方嘗試采用購買服務的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經驗也在逐步整理和摸索中,效果也有待進一步觀察。

社會的進步和公益的發展,需要來自政府、市場和民間的共同作用,而且是缺一不可的,三者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取代。鄉村公益建設也需要軟硬兼施,哪一只腳太強或太弱,都不會走得太遠。

更多信息請查看申論考試資料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事業單位申論:鄉村公益素材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相關閱讀申論考試資料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