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
一個家庭培養一個大學生一般花費幾萬元,而現在社會上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收入還不如農民工,所以,社會上開始流行“讀書無用論”的觀點,請談談你對“讀書無用論”的看法。
【參考答案】
“讀書無用論”的蔓延,反映出了當今社會讀書心態的浮躁,這不利于社會的進步和國民整體素質的提升。“讀書無用論”之所以出現,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們對于讀書的錯誤觀念是導致“讀書無用論”滋生蔓延的主要原因。“讀書改變命運”已成為大多說社會公眾接受的理念,然而,隨著近年來教育體制的改革,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大學生不再是“香餑餑”,加之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多數大學畢業生存在就業難、收入低、無保障等問題,這就使許多人感到讀書并不能如己所愿改變命運,因此而放棄讀書。
第二,教育高收費是促使“讀書無用論”滋生蔓延的現實因素。現行的教育收費標準,特別是高等教育收費標準已經遠遠超出了部分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而在高成本教育投資的背后,還存在著較大的教育投資風險,一旦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就成為家庭的一大負擔,甚至說還不如早年出去打工的農民工,在利益的權衡下,放棄讀書就成為許多農村家庭的選擇。
第三,教學內容、課程設置等方面與社會需求的脫節是“讀書無用論”產生的重要原因。當前,我們的教育改革還未能很好的將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教育偏重于基礎知識的教學,教學內容與現實的勞動生活相脫節,對于實際的社會生活缺少指導意義。而在社會變革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沒有文化、不懂法律的人成了“暴發戶”,他們“現實的”人生“經歷”往往成為“讀書無用論”者的“標榜”。
針對這樣現實,我認為我們要扭轉“讀書無用論”的誤導,讓讀書回到正道上來,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一方面,我們要端正讀書的動機,打消那種功利化的讀書思維,本著長知識,增才干的態度來讀書,好好珍惜我們的大好年華,抓住我們校園的美好時光學習一些實實在在地知識,而不是混日子,只為那一紙畢業證書,真正體現出讀書的價值。
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加快教育體制改革,更加注重教育的實用性和科學性,教學的內容和專業的設置應與社會需求密切接軌,為社會培養有用之才;同時,做好就業服務工作,提升大學畢業生的待遇水平,增加讀書的回報率;另外,改革教育收費制度,加大政府投入,引入社會資金切實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