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歲末年初,節日氛圍日益濃厚,城市商圈往往人氣“爆棚”,人潮洶涌。如何確保公共安全、維持社會秩序,防止出現類似上海外灘踩踏慘劇,對城市管理者來說是一大挑戰。
2016年平安夜、圣誕夜期間,一些城市對城區主要商圈實行交通管制,有的要求商場提前一小時停止營業,有的安排輕軌、地鐵過站不停,公交車臨時改變線路不進入商圈站點,并且這樣的非常規措施在元旦之前的新年夜還將延續。
【解析】
非常規的交通限行也給市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引發一些爭議。多個公交站、地鐵站不再???乘客無法換乘公交地鐵,有人因此沒能趕上飛機、高鐵,有人進商圈購物卻只能走路回家,市民的正常出行受到影響。
對于城市管理者來說,安全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底線,必須擺在第一位,一刻也不能放松。但對群眾來講,節日生活和出行是否便利同樣重要,它事關群眾的基本生活感受,也是衡量一個城市管理是否科學的重要標準。
不是只有“限”才能達到保障節日安全的效果。為了實現交通秩序安全平穩,完全可以選擇加開公交地鐵班次、縮小行車間距、延長運營時間、加強交通疏導等措施來實現。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這對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學的城市管理應當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之中,確保城市節日安全,也應盡量滿足群眾需求、方便群眾生活,不能簡單地一“限”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