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當前,全國共享單車已有數百萬輛。在一些城市,共享單車已是不少市民出行的便利工具。“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在共享單車越來越流行的同時,亂停亂放、惡意破壞甚至直接騎回家等不文明現象頻發。但是,治理亂停亂放,簡單收繳可能導致“三輸”:管理方浪費人力,單車公司資產受損,需要騎車的用戶用不了。近期,深圳、成都、上海等地已開始對共享單車進行規范管理。
【解析】
共享單車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民眾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給民眾帶來了很多便利和實惠。同時,共享單車能夠引導人們慢行交通,綠色出行,對緩解擁堵、改善環境也有一些貢獻。
但是亂停亂放,侵占盲道、人行道,給行人、機動車帶來安全隱患,影響市容環境等。共享單車與城市管理和交通管理產生了一些矛盾。如何消除共享單車的負面影響,化解共享單車與城市管理、交通管理之間的矛盾,實現共享單車的社會效益最大化,成了政府、單車運營者以及民眾應該共同面對的問題。
首先,單車經營者應該積極與政府溝通,向政府提供單車數量、運營模式、路線、停放區域等信息,與政府協商解決單車停放區域的劃定、停車規范等問題。
其次,政府則應對共享單車保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把單車運營納入城市管理、交通管理規劃,找準共享單車的發展與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的契合點,規范、服務、支持共享單車的發展。
最后,民眾應該珍惜共享單車模式,尊重共享單車的使用規則,遵守城市管理和交通管理的規則,做文明守法的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