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隨著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由信息技術革命帶動的、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的、包括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交易的各類商務活動日益活躍,為傳統產業打破發展瓶頸找到了突破口,并產生了大量多維度、高頻率、可追蹤的交易數據,為客觀認識現實世界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也對傳統的統計分析框架提出了挑戰。數據作為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資源,正發揮著引領全局、覆蓋全面、貫穿始終的獨特作用,引導著技術、物質、資金、人才、服務等資源各盡其用,在此背景下,需要完善統計體系,以及時反映經濟運行狀態,使決策部門的政策制定有據可依,助推我國經濟健康發展。
【解析】
中國正處于經濟體制轉軌、社會結構轉型以及經濟社會較快發展的時期,對統計工作的需求表現出多樣性。準確反映國情國力狀況,全面記載和描述經濟社會的轉軌轉型狀況,及時報告和監測經濟社會的運行過程,廣泛采集和分析社會輿情,是統計工作的基本使命。要增強世人對中國統計的信心,就必須從制度上保障統計工作不受各方面干擾的權利。因此,統計改革宜早不宜遲。只有建立了具有公信力的統計體系,才能為政府和私人的決策提供準確的參考數據。
隨著依法治國理念的更加深入人心,新時代的統計調查人定能以穩健有力的步伐,用法治精神凝聚統計力量、推進統計改革、夯實統計根基、提高統計質量,推進現代化服務型統計調查建設,構建依法統計調查新常態。
首先,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及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出現,電子商務經濟向傳統經濟的逐步滲透等,均促使行業邊界模糊化,改變了傳統統計體系依據行業分類來統計經濟發展的思路,需要加以完善避免低估經濟規模。
其次,國內外有很多機構通過構建相關指數來衡量經濟活動中的單一層面,且各指數相對獨立,指數間的關系并不明確,需要研究制定能全面表征互聯網發展狀況的指標體系,構造新的絕對指標直觀反映互聯網向傳統經濟的滲透程度。
最后,結合現有數據的分布特征及數據處理技術,對圖像、音頻等高維數據進行降維,從大量動態模糊的數據中導出可讀數據,提煉出準確反映電子商務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志性內容,形成學界、業界普遍認可的統計指標,全面反映經濟發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