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范文:"均等化"服務彰顯民生情懷
來源:易賢網 閱讀:1560 次 日期:2017-03-22 12:00:11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申論范文:"均等化"服務彰顯民生情懷”,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今年城鎮將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提高到450元,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長30%以上……政府工作報告和預算報告“節用裕民”,著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彰顯了民本民生情懷。

通常,人之生老病死,除個人因素外,都離不開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

何謂基本公共服務?基本公共服務是公民應該享有的基本權利,是由政府主導、保障全體公民生存和發展基本需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公共服務。它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底線”。 《“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依據現行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首次推出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清單,確定公共教育、就業創業、社會保險、醫療衛生、社會服務、住房保障、文化體育、殘疾人服務等八個領域81個服務項目,涵蓋公民“學、勞、病、老、居”等需求。

如何保障公民均等共享基本公共服務?

確保普惠性。應當看到,盡管我國基本公共服務發展很快,但仍然存在規模不足、質量不高、發展不平衡等短板,城鄉區域間資源配置不均衡,基層設施不足與利用不夠并存,硬件軟件不協調,服務人才嚴重短缺,服務水平差異較大,服務項目存在覆蓋盲區,尚未有效惠及全部流動人口和困難群體等。因此,推進基本公共服務 “均等化”,并不是簡單的“平均化”,核心是促進“機會均等”,重點是保障群眾得到基本公共服務的“機會”。 “機會均等”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城鄉機會均等,城鄉居民共享基本公共服務;二是區域機會均等,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群眾同享基本公共服務;三是人群機會均等,貧困群眾與富裕群眾同享基本公共服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必須緊緊抓住“促進城鄉、區域、人群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根主線,堅持普惠性,優化城鄉區域間資源配置,加強軟硬件協同建設,提高基層設施利用效率,培養公共服務人才,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早日實現服務設施全覆蓋、服務項目全覆蓋,加快基本公共服務普惠農村人口、普惠流動人口、普惠困難群眾,促進社會公平。

立足?;尽;竟卜?ldquo;均等化”解決的是“機會均等”,追求的是服務全覆蓋。而囿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囿于公共財力支出能力,應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立足?;荆?ldquo;兜住底線”。保基本,必須著力補短板,精準施策、重點扶持,加快脫貧攻堅步伐,確保貧困地區和特定人群在八個領域的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學有所教”,加快建立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對中西部和民族邊遠貧困地區的傾斜力度;“勞有所得”,加強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確保有就業能力零就業家庭、低保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老有所養”,加快構建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的社會保險制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病有所醫”,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困有所幫”,加快推進城鄉低保統籌發展,確保農村低保標準逐步達到國家扶貧標準,“兜底”救助困難群體;“住有所居”,加快擴大公租房保障范圍,實物保障與租賃補貼并舉,推進公租房貨幣化;“文體有獲”,加快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提檔升級;“殘有所助”,加快建立殘疾人基本福利制度,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水平。

堅持可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長期的艱苦努力。 《規劃》首次設立“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專章,以制度建設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可持續發展。服務清單明確了,服務項目劃定了,國家標準明晰了,接下來的重要工作就是加快建立統籌協調、財力保障、人才建設、多元供給、監督評估五大機制,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規可循、有責可督,持續發展、健康發展。強化責任落實,八個領域81個服務項目應緊盯牽頭負責單位,細化責任措施;強化資源保障,提升財政保障能力、加強規劃用地保障、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健全服務標準體系;強化供給保障,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鼓勵發展志愿和慈善服務,發展“互聯網+”益民服務,創新服務供給;強化監督問責,健全動態調整機制、績效考核機制,促進基本公共服務普惠每一位公民,讓全體人民在共建中共享發展成果。

更多信息請查看申論考試資料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