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背景】
在遼陽市中心醫院病房樓,醫務人員都十分忙碌??山者@里發生的一件事卻讓大家頗感無奈:一位年輕小伙掛著吊瓶行走,突然倒地大喊,醫護人員見狀急忙上前搶救,等大家都圍上來時,小伙立即站起來,笑稱是在拍視頻,在和大家開玩笑。類似的場景在這家醫院里不止發生一次。當被問及這樣做的動機時,拍攝視頻的三名男子聲稱,是為了展示醫護人員在危機時刻能伸出援手,救死扶傷,傳遞社會正能量。
【時評】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盡管兢兢業業履行職責的醫生不在少數,但好醫生的事跡難以引發關注也是不爭的事實。而在100位醫生當中,即使99位醫生認真履職,只要有一位醫生存在不良行為,其他人的努力也可能白費。因此,多視角展現醫療系統的好事,讓好事更能吸引人,此初衷本身沒有問題。
然而,一切正能量的傳播均以真實為基礎,失去了真實性,斷然無法引起共鳴。不僅如此,如此拍攝只會讓人感覺虛假,反而增加了對醫護人員的反感。而醫護人員面對虛假的求助,也必然有被欺騙的感覺,可能影響到他們參與現場急救的積極性,如此演戲對患者安全也構成威懾,增加了他們緊要關頭的風險。
此事危害還不僅如此,所謂傳遞社會正能量只是一面之詞,但事實上,若醫護人員應對及時,他們不過干了職責范圍內的事,借此宣揚的價值不大。反之,當醫護人員應對不力、甚至出現推諉等現象時,這事一經曝光,就極具轟動性。三人的動機有待考證,抓負面新聞的嫌疑不能排除,至少要比傳播正能量的可能性大。
若放在當前網絡直播盛行的背景下看待,三人的行為則更易被理解。在醫院里抓鏡頭的現象或不常見,但在地鐵、街上等公共場所故意演戲并拍攝上傳的行為卻十分常見。一些人之所以熱衷于此,是因為網絡經濟以點擊和轉載率為基礎,事件越雷人、場景越離奇,就越能產生轟動,而一次被廣泛點擊或轉載的視頻,足以讓當事人獲得不少好處。醫患關系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在醫院里尋找甚至制造新聞,在“網紅”經濟的刺激下就成為一種可能。
在自媒體時代,醫務人員理應對無處不在的攝像頭保持警惕,善待病人,自覺做好各項醫療服務、讓行為經得起審視,才是正確的選擇。對于拍攝者而言,若借助自媒體行使監督權倒也無可厚非,假如想借此生財,則極易讓醫患關系躺著中槍,如此牟利不僅不厚道,也可能逾越法律的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