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真招實策不斷推出,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一振。而中央八項規定是全面從嚴治黨的第一把“手術刀”。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并一致同意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小切口”推動“大變局”。三年之后回望,從“八項規定”“三嚴三實”到“反‘四風’”“老虎蒼蠅一起打”,這些如今已是公眾耳熟能詳的詞匯,昭示的是一場深刻的作風之變,變化是如此顯著,又是如此真切,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改變,就在身邊。
作風建設只有進行時,永遠在路上,務必“時時銘記、事事堅持、處處上心”。系列報道首篇聚焦落細落小落實,關注地方查處細節小事,剖析典型,凝聚共識,以推動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編 者
【新聞回放】
一場婚宴觸碰紅線 兩個蘋果上了通報
陜西城固縣蓮花街道辦事處杜家漕村村委會原主任馬衛東報備兒子婚宴規模未獲批準后,遞交辭職申請,后大操大辦婚宴。此后,馬衛東被免去村黨支部委員職務,并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山東巨野縣田橋鎮政府辦主任魏衍順吃拿商戶兩個蘋果沒付錢,當地紀委認定其頂風違紀,造成不良影響,進行通報并對其給予誡勉談話的處理。
焦點之一:怎么看“小題大做”
作風問題無小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嚴管也是愛護
問:根據你們在采訪中了解的情況,基層干部、群眾如何看待相關處理?是否認為“小題大做”?
龔仕建:采訪陜西城固縣村委會主任違規操辦婚宴的過程中,確實聽到不同的看法。馬衛東違規辦婚宴被組織處理后,起初有少數群眾認為他多年未辦過酒席,此次適逢兒子結婚,款待好前來恭賀的客人理所應當。但經過街道辦和村上干部耐心的教育引導和組織討論后,這部分群眾轉變了觀念,對組織做出的處理決定表示理解和認同。馬衛東就算是辭去了村委會主任的職務,也還是一名共產黨員,應該起到先鋒模范作用。
潘俊強:到山東巨野縣采訪鄉鎮干部白吃商戶倆蘋果而受到處分的事,接觸了一些干部群眾,他們對于反腐倡廉都沒有意見,而對于干部因“芝麻小事”就被處理的情況有著不同的聲音。分歧的焦點,就是合法合規與人情世故之間如何權衡的問題。有的人認為,吃個蘋果雖不是什么大事,但只要違反規定就得處理。而有的人認為,在基層,完全按照冷冰冰的規定來做工作也不現實。農村有句諺語:“生瓜梨棗,誰見誰咬”,老鄉抓把花生給干部吃,干部卻一味拒絕,會顯得有點不接地氣。
網上有觀點說,紀委這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不抓大貪巨蠹,抓這種小事小情算什么?但是仔細想想,卻非如此。一位村民說得挺對,別等到病惡化成癌癥了才治,那就太晚了。
再者,基層干部在一線,他們的一言一行,直接關乎黨和政府的形象,更應該嚴格約束。所以,當地紀委抓早抓小,不是“小題大做”。
因受原縣委書記劉貞堅貪腐案的影響,巨野縣至今仍有不少鄉鎮空缺黨政主要負責人。由此而言,“大”和“小”不可偏廢,抓大不放小,關鍵要持之以恒抓下去,干部隊伍才能越來越好。
焦點之二:是不是“選擇性”執紀
小事雖然不可能都抓到,但只要發現違紀線索就要處理
問:網上有觀點認為,這種受到查處的小事小節問題在現實中很多,無法做到“凡破必懲”,對這些事情的處理可能是選擇性執紀,也有可能是為完成指標任務湊數。對此,你們怎么看?
龔仕建:這種觀點有失偏頗。就拿馬衛東的事情來說,大操大辦兒子婚宴的行為違背了《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關于“尚儉戒奢”的要求,對違規辦宴席的村干部進行嚴肅查處,是堅持從嚴執紀、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的必然要求。因此,相關處理是有理有據的,符合黨紀規定,并不是針對他個人。辭職也不能規避黨紀的約束,恰恰彰顯了黨紀的嚴肅性。
預設指標任務、先入為主是執紀辦案的大忌,更不能有湊夠一定數量“立功”的思維。目前在一些地方的辦案過程中,一些干部對此認識比較模糊,貪多求功。這種現象應該引起重視,杜絕指標導向和任務導向。
潘俊強:小事小節也能見黨性、見人格、見修養。在巨野縣紀委通報里面,除了魏衍順吃拿商戶兩個蘋果沒給錢的案例之外,還有太平鎮鎮長工作日飲酒、一公車司機在回單位路上逗留買煙等。這些小事是在山東省委巡視組在當地巡視期間發現線索、查實并通報的。據當地的干部說,但凡發現、查實的線索都通報了,沒有什么藏著掖著。
確實,小事不可能都被抓到。之所以說“不可能”,是因為紀委不可能24小時盯著每一位干部的一舉一動,群眾監督也有視線之外的地方。我也問過紀檢監察系統的干部,他們表示,只要是群眾舉報經查屬實或者紀委明察暗訪抓住的都會處理。如今都強調常抓抓出習慣、抓出長效,只要發現違紀就要處理,不存在“選擇性”問題,沒有什么指標不指標的概念。而且,典型案例可以起到教育、警示大多數的作用,查處一個、教育一片、震懾一方。
焦點之三:如何能“持之以恒”
標本兼治,打虎拍蠅更要建章立制、扎緊制度的籠子
問:既要抓大也不能放小,而身邊小事更應受到重視。結合你們在地方了解的情況,談談如何將作風建設持之以恒“嚴”下去。
龔仕建:一是要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強化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以上率下,以身作則;二是認真組織學習宣傳《準則》《條例》等黨內法規,讓紀律入心入腦,成為每一個黨員不可觸碰的紅線;三是進一步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對干部“四風”和侵害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零容忍,讓制度真正變成一種剛性約束;四是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注重預防,把遵守黨紀黨規變成黨員的自覺行動,以良好的黨風政風帶動整個社會風氣的轉變。
潘俊強: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大勢下,一鼓作氣抓作風、馳而不息改作風是應有之義。但是,仍有一些干部習慣了庸懶散,觀念上轉不過彎。像巨野這樣的抓細抓小能否持續下去,我們還要再觀察,也希望不僅是在省委巡視組巡視期間才會處理這些小事。
反腐倡廉要標本兼治,我們在堅持“打老虎”“拍蒼蠅”的同時,也要加快推進建章立制,推動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只有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只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于反腐“一陣風”或者“運動式”“選擇性”執紀的疑慮才能煙消云散。
專家點評
紀律塑造政黨 治黨就該從嚴
辦婚宴與吃蘋果,對這兩件身邊“小事”的查處引發議論,表明一些黨員干部在作風建設問題上還存在著不少模糊錯誤,還不能深刻理解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意義。
在組織不批準的情況下,身為黨員、村支部委員的村主任馬衛東竟辭職為兒子辦婚宴,要不要處分?當然要,道理明擺著:個人服從組織,這是黨章的規定,如果對這種公然藐視、對抗組織決定的嚴重的個人主義行為不進行黨紀處分,管黨治黨就是一句空話。鄉鎮干部魏衍順吃了群眾的蘋果沒交錢被誡勉談話,既是嚴管,又是厚愛。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公務員必須遵守的紀律。小事小節不注意,積少成多,就會量變到質變。這兩件事啟示我們,必須持之以恒地加強對黨員干部的黨風、黨性、黨紀教育,不斷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增強組織紀律觀念。
北京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主任 劉智峰
這兩個發生在基層干部身上的案例,對于正確理解和遵守黨紀黨規,具有典型意義。紀律塑造政黨,黨紀是一個政治組織道德取向的標示。紀律嚴明還是松弛,事關政黨組織的基因健康,是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的重要問題。黨紀嚴于國法,意味著黨員干部和黨員受到的約束比一般公民更多,這是因為黨的干部必須對自己的政治身份負責。
抓黨風建設,失之于寬、松、軟是需要警惕的危險,管黨治黨不應該有過嚴的顧慮。抓黨風如同治病疾,積小病必成大患。官員腐敗的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許多黨員干部走上犯罪道路都是從違紀的小事情開始。由此而言,這兩個基層干部案例的典型意義,不只在于對違紀涉事人員的處分,更在于對黨員干部的嚴管與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