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6年1月,一女子在醫院怒斥票販子、醫院和保安的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她自稱到北京看病,等一天都沒掛到號。“你們就這么欺負人?”女子說,“300塊錢的號,他要4500,我天”、“如果今天我回家死道上了,那這社會真沒希望了。這是北京,首都啊!”……
對此,涉事的廣安門醫院回應稱,經醫院初步調查,此次事件無保安參與倒號的行為及證據。北京市衛計委則表示,對“號販子”現象尤其是醫療機構內部個別不法人員內外勾結的行為,始終“零容忍”。此事引起網絡熱議。
深度解析
[綜合分析]
中國的醫院患者多、掛號難,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問題,其產生原因其實十分復雜。
其一是患者分流上存在嚴重的苦樂不均。患者向大醫院、大城市高度集中,而相比于大醫院的人滿為患,很多基層醫療組織,往往長期處于患者不足的狀態。
其二是過度醫療現象極為嚴重。大病小病都往好醫院跑,有病沒病都去尋醫問藥。
其三是醫療資源高度集中,優質的醫療資源流動性不足,從而強化了大醫院的競爭優勢與汲取患者資源的能力。
綜上所述,“票販子”這一群體之所以存在,歸根結底是醫療資源相對集中、相對緊缺,缺少有效的管理,缺少管理的動力。其暴露出的問題是監管部門的責任缺位。
從危害性上看,倒賣醫院票號破壞了正常的醫療救治秩序,阻礙了部分患者正常就診康復,危及的是健康甚至生命。
[參考對策]
對此,專家認為:
緩解看病難,首先要改變傳統的醫院管理方式。從醫院掛號、服務以及后期的診斷等各個程序必須有一個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式來為人民群眾服務,現如今,許多大醫院認為自身具有競爭優勢,而不改變傳統的服務方式,導致專家號“一票難求”。
緩解看病難,基層醫療亟待發展。目前15分鐘服務圈中方便群眾就醫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經實現了以街道為單位的全覆蓋,居民步行15分鐘都能到達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群眾享受到了便捷、安全、優質的社區衛生服務。但是,基層醫療還亟待引進優秀人才,增添先進設備,提高醫療水平,讓百姓相信,只要不是重癥、疑難雜癥,在基層醫療機構同樣能把病治好。
緩解看病難,關鍵在于建立常態化的監管機制。上級各個部門要將加強醫院監管落到實處,并將其納入司法干預系統中來;醫院自身也要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宣傳和監督,對非法操作行為進行懲處。
緩解看病難,還需患者提高和轉變就診觀念。政府和各個有關部門對于一味地信奉專家和大醫院的觀念應該加以轉變和引導,合理分配醫療資源。患者自身也要轉變觀念,除了特別復雜的病患之外,一般病患可以選擇普通的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