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你最好永遠別來!有你不多無你不少!”云南麗江官微的“神回復”事件發生后,相關人員受到了追究問責。僅此一例嗎?不是,近年來個別地方官方網站、微博發布的不當言論、回復時有出現。
不少黨政機關現在都開通了微博、微信,但是,掌握了新傳播渠道,不代表領會了傳播要領。一些官微與網友互不相讓,甚至“言辭犀利”“輪回激戰”,便是明證。比如有網友在“武漢通”官網詢問如何保管卡片,得到回復稱“關我毛事”;有網友質疑岳陽垃圾焚燒,官微直接將其斥為“環保綠茶婊”……種種“神回復”意味著角色轉換中的偏差。
【綜合分析】
時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一些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走網上群眾路線,勇于觸網,善于用網,敢于擔當,紛紛開通了“官微”,都體現了政府十分愿意傾聽群眾訴求,這種溝通新渠道既便捷又高效,公眾對此也是相當推崇。但是,一些地方的政務微博微信卻屢屢出現“神回復”,著實是讓公眾寒了心,讓政府的公信力“碎了一地”。
【原因分析】
以個人名義在網上發言,“互懟”“互噴”都不是事兒;但官微可不一樣,語言風格可以俏皮活潑一點兒,但歸根結底代表的是官方立場,發的是官方聲音。官微出現“情緒化”,顯然是從個人身份到官微身份的切換過程中,出現了認知偏差、行動偏差。
角色偏差首先體現在認知上。傳統政府部門對外發聲時,更多倚賴于“新聞發言人”,他們具有專業素養,知道怎么得體表達;而傳統媒體則是“傳聲筒”,把新聞信息傳達給受眾。這種隔層式傳播,使得公職人員很難與大眾直接接觸,所以也很少出現“雷人雷語”。但進入互聯網世界,這個傳播格局就被打破了,官微和大眾要面對面,當個別人員被推上官微時,如果言行稍有不慎,馬上就能被記錄和留存,然后被爆炸式地傳播出去。
角色偏差還體現在行動上。一些官微“禍從口出”,往往是因為心直口快。行動上的這種問題,有時候恰恰說明了真實想法。看起來,因為說話不當而被處理,好似有點“冤”,但說不正確的“心里話”,本身就是要受罰的,被罰的人陡然增加,也不是因為有認知偏差的人更多了,而是因為之前網絡遠沒有現在這么發達,一些“害群之馬”并沒有機會被曝光?,F在,大多數官員都被置于聚光燈下,接受民意考驗。
【對策措施】
一是相關部門應該認真開展自省、自查、自究并加以改正,最大限度地避免該類現象的再次發生。尤其是作為“官微”的主管部門,不僅要樹立正確的執政理念,還要抓好“官微”系統、工作人員的監督與管理,促進官微運營管理更加科學規范,以維護“官微”的權威性。
二要建立官微運營、管理的責任追究機制,并進一步強化“官微”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以提升所有從事官微運營和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政府機關的工作,根本的要做到服務于民,對民情民意要妥善處理,決不能是糊弄了事。作為官微,是政府的部門的窗口,也是收集民意的有效渠道,更是要成為“贏民心”有效平臺,這就需要廣大從事官微運營和管理人工作人員、領導干部,都要有強烈的責任以為,需要正能量,慎言、慎行,擺正官念,才能發揮官微的正效應,讓服務型政府從紙上走進現實,不再傷及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