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自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美麗中國”的發展目標之后,很多省份將“美麗”作為城鎮規劃和生態保護的目標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美麗”一詞成為競相追捧的對象。然而,中東部地區的“霧靄鎖城”卻與“美麗中國”圖景形成反差。在此背景下,以清潔為特征的新能源,在應對環境惡化問題上被寄予厚望,新能源已經成為熱點。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均將推進交通行業低碳化建設列入工作計劃,大力推動天然氣、混合動力、純電動等新能源汽車的投放。
2015年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201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呈加速增長趨勢,全年將近8.5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是過去若干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量的四倍。國內外專家共同預測,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會居世界第一。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產業重點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關鍵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
近些年來,我國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產業進入爆發式增長期。現實情況是,在風電領域,只求數量、不求質量的盲目投資造成了大量的過剩產能。從全球范圍看,我國在太陽能制造環節的產能占全球的50%,而在應用環節上卻不到5%。產能與應用嚴重脫節,說明我國太陽能應用市場尚需開發,太陽能應用相對比較落后。
深度解析
【綜合分析】
杰里米·里夫金曾說過:“人類社會歷史上,曾經有很多技術革命,但是仔細分析,只有能源來源及使用方式的根本性改變,才能整體上改變人類的經濟社會面貌,才是根本的革命。”這句話揭示了能源革命的重要地位。當前,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洶涌澎湃,我國也應順勢而為,積極發展新能源,引領能源革命,發揮其對經濟社會的全方位帶動作用。
[意義分析]
發展新能源是維護我國國家安全的迫切要求。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能源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的關鍵時期,能源消費強度較高,能源供應趨緊,對外依賴性強,能源安全形勢嚴峻。對此,在提高現有能源利用率,加強“節流”的同時,還有必要積極開發對石油、天然氣等對外依賴性強的能源具有替代作用的新能源,注重“開源”。黨的十八大報告就明確指出,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可見,發展新能源對于維護我國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新能源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舉措。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是21世紀人類文明的旗幟和方向。生態文明主張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保護自然、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并主動開展生態建設,實現生態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但傳統的化石能源從開采到使用,都會對環境和生態造成破壞,如煤炭開采會破壞地表植被,長期開采會造成地表沉降,誘發礦震、地表塌陷等問題。煤炭在燃燒過程中會釋放二氧化硫,造成酸雨污染。與傳統的化石能源相比,以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為代表的新能源具有清潔、高效、綠色的特征,正是從根本上破解工業化模式造成環境和生態危機難題的答案。
發展新能源是增強國際競爭力的現實需要。李克強總理曾指出,新能源產業正孕育著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紛紛將新能源產業作為其擺脫危機,實現經濟復蘇和后危機時代經濟發展的驅動。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在國際分工中處于中低端位置,產業層次不高,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不強。目前新能源產業尚處于初始發展階段,各國之間的差距還不是很大。順應世界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潮流,以發展新能源產業為突破口,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將有利于我國形成新的國際競爭優勢,促進我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對策措施]
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專家認為能源行業必須從發展方式上作出重大轉變,更加注重結構調整、節能環保和提高效率效益。
能源發展必須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能源結構更加優化,使傳統能源的清潔利用和清潔可再生能源、新興能源發展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要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系;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推動能源體制革命,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
文章素材
[標題示例]
適應新常態 推動能源革命
破新能源限電困局需完善頂層設計
[開頭示例]
1.最近3年,我國全社會用電總量平均也只增長5.6%,用能消費增幅也連續3年降到4%以下,平均只有3.3%。這大幅低于《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預期的8%和4.3%的平均水平。大幅低于經濟增長率的能源消費增長率,說明我國單位產出能耗在持續降低,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在持續提高。也明白無誤地說明,隨著我國經濟運行進入新常態,能源需求和消費也呈現新常態。
2.眼下我國西北、華北等新能源富集地區棄風、棄光現象突出的原因,在于規模大、用量少、送不出。“十三五”期間,要破解這一困局,需要完善頂層設計,盤活全國新能源生產、輸送與消納“一盤棋”。具體來說,就是要處理好發展速度與合理布局的關系、處理好電源建設與電網建設“齊步走”的關系、處理好能源中心與負荷中心的利益協調關系。
[結尾示例]
1.綠色發展,任重而道遠。公共服務領域的用車改革,是綠色發展的一尺標桿,這個標桿需要立得好、立得住,才能為新能源更全面的推廣應用助力添彩。今后,還需要更多切實有效的強力之舉,才能讓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好!
2.中國的新能源車規劃要盡快地從夢想走到現實,首先要邁過技術、價格以及配套設施這些坎兒,而這顯然不是畫出一個個看上去很美的大餅就能解決的。少喊一些口號,少放一些“衛星”,從小做起,真正把事關新能源車發展的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好,遠比不時拋出一些好高騖遠的目標來得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