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印發的《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 提出,要“加強創新成果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加快出臺職務發明條例”、“建立創新人才維權援助機制”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支持。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指引下,知識產權、創新驅動與人才創新之間的關系日漸為人們所認知。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保護創新就是保護和激勵人才。健全知識產權制度是推動人才創新發展的重要手段。
2016年4月26日是第16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今年的主題是“數字創意,重塑文化”,探討數字時代文化的未來。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宣部等23個部門聯合主辦的2016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將主題確定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兩個主題清晰地呈現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新任務——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新業態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構建公平公正、開放透明的知識產權法治環境和市場環境”的步伐亟待加快。
綜合分析
[必要性分析]
在知識社會、信息社會里,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不言自喻。更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互聯網+”的深入推進,“雙創”迎來全面繁榮期,創新成果保護的問題日益突出,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社會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據了解,我國每分鐘就誕生7個公司,科技孵化器超過1600個,在孵企業80000家,創業人員超過1000萬人,因此,更好地解決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無疑能夠更好地鼓勵和促進“雙創”工作的開展。
知識創造財富,知識促進發展,知識已經成為生產力,如果沒有有效的保護機制,沒有科學合理高效的維權機制,更多的企業都將醉心于模仿、山寨、抄襲,而不是加大投入促進創新。沒有了創新的社會,也便失去了前進的動力。而如果要促轉型、調結構,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就必須要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
在經濟界,有個著名的曲線叫“微笑曲線”,即一個曲線的中間是制造,左邊是研發,右邊是營銷。當前的發展趨勢是,研發能夠關乎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制造產生的利潤越來越被壓低。在一個產業鏈中,單純的制造利潤僅有5%左右,而其余95%的利潤則被研發與銷售搶了去。這告訴我們,曾經引以為豪的“世界工廠”本身就存在結構性危險。只有通過保護知識產權來促進創新,才有可能產生并創造更大的利潤,也才能適應人口紅利消失的時代。
[問題分析]
客觀而論,雖然《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發明獎勵條例》等單行法和行政法規都對相關的知識產權作了規定,但我國知識產權的保護現狀并沒有完全達到讓人滿意的水平。據了解,我國約有70%的企業沒有自主知識產權,許多企業要么熱心于做代工,要么沉醉于模仿和山寨。同時,有些企業即便是想投入資金促進研發,但因為投入成本高、短期難見到成效、知識產權保護不好容易被他人利用等問題而導致熱情不高。這些都是擺在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一些現實問題。
[意義分析]
專利制度就是給天才之火,澆上利益之油。林肯曾說過:“專利制度就是給天才之火,澆上利益之油。”知識產權是人才創新智力成果最科學、最完整、最核心的體現,知識產權制度是保障創新者權益、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促進創新人才成長和發展的基本制度。作為一種新型產權機制,知識產權以法律形式確立人才對其創新成果的財產權屬,并延展得到使用權和支配權,實現了人才對其創新成果擁有的排他性的獨占權,使人才創新獲得充分的相應回報,有助于解決人才創新的“原動力”問題。作為一種市場機制,知識產權是人們針對知識產權無形性的特點而設計和制定的許可轉讓規則,有助于解決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橋梁”問題。通過知識產權確權,有利于甄別和遴選海外高層次創新人才,有助于解決高層次創新人才流動中的“風險”問題。知識產權獲得保護的前提是要向社會公眾公開,因此,知識產權制度還有助于解決人才創新信息的“共享”問題。
知識產權戰略是發達國家成功的重要因素。為激勵創新,許多國家都將知識產權政策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在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美國在建國之初就將以專利為代表的知識產權制度寫入了憲法。通過不斷完善其知識產權制度,制定拜杜法案、貿易法和關稅法等配套的法律政策體系,以及聯邦巡回上訴法院等制度安排,使科技、經濟與法律有效銜接,保證人才發明創造的精神和物質權利,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科技、經濟、貿易和文化強國。
英國是知識產權制度建立最早的國家之一,它在1624年頒布 《壟斷法》,極大地激勵了瓦特等眾多人才的創新熱情,催生了以蒸汽機和動力機械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并對創意文化產業、新興信息產業等全面創新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作者J·K·羅琳憑借版稅收入身家10億美元,財產超過英國女王。
日本建立了“知識產權立國”的基本國策。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停滯發展,人才創新動力不足。為此,內閣增設知識產權戰略總部,首相親任部長,全體內閣人員參加,力圖保證日本走出“失落的十年”。此后十余年間,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增加了13位。
韓國、新加坡、印度、南非等國家也紛紛推出知識產權戰略,制定中長期規劃,成立協調管理機構。
[對策措施]
專家總結:
加快推進創新成果的三權改革。解決好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的所有權、處置權和收益權的三權問題,處理好國家與單位、單位與發明人、權利主體與廣大社會公眾之間的平衡關系,使創新人才創新有所得,甚至“一夜致富”。
建立更加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一方面要發揮司法保護的主導作用,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完善權利人維權機制;另一方面,要完善快速確權、維權的方式手段,著力解決確權時間跨度長、維權成本高、侵權賠償低、懲處執行難等問題。
要形成高效的知識產權治理體系。在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知識產權運用與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探索建立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探索建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委員會,統籌協調國際國內知識產權重大事項,研究和制定重大戰略政策。建立知識產權信息共享機制,實現各類知識產權“一站式”受理、登記和查詢。
推進知識產權市場化建設。大力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證券化等金融市場平臺,加快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建立企業、高校院所、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協同創新模式,暢通創新成果轉化孵化渠道。
增強知識產權國際影響力。進一步研究國際知識產權規則,主動參與相關制定和修訂工作,開展“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前瞻布局,發揮知識產權在技術進出口、產業布局、資源引進和經貿談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章素材
[文章標題]
1.用知識產權點燃創新火種
2.用知識產權保障文化創新
[文章開頭]
示例一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指引下,知識產權、創新驅動與人才創新之間的關系日漸為人們所認知。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保護創新就是保護和激勵人才,健全知識產權制度是推動人才創新發展的重要手段。
示例二
“雙創”之風席卷各地一年多后,隨著創投圈回歸理性,無論是官方還是業界,都越來越認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知識產權制度是保障創新創業成功的重要制度,是激發創新創業熱情、保護創新創業成果的有效支撐。只有把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抓好了,才能更好地激勵創新、保護創新、推動創新驅動發展。
[文章結尾]
示例一
知識產權保護為文化長久繁榮發展提供了保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立法,保護文化作品版權的完整性,保護文化投資者的最大利益,鼓勵更多的資本、人才投身到文化創新和創造中,這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精神的需要,也是“文以載道,匯則興邦”文化自覺的必須。
示例二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保護知識產權就能激勵創新。有理由相信,伴隨著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的構建和知識產權保護合力的形成,一定能夠加快促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從源頭上更好地保護知識產權;一定能夠更好地激發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高昂熱情和內在動力,釋放出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我國經濟也必將在“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創新創業熱潮中實現提質增效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