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深度解析:傳統文化與方言保護
來源:易賢網 閱讀:1973 次 日期:2017-03-15 13:36:06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申論熱點深度解析:傳統文化與方言保護”,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如果說鄉愁是對故鄉的深深懷念——懷念青山綠水,懷念父老鄉親,也懷念溫暖的鄉音,那么,鄉音就是母親的呢喃,是故鄉記憶的依托。當下中國所處的時代,正是人口頻繁流動和城市化速度之快史無前例的時代,對于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國人而言,最大的鄉愁,則莫過于傳統鄉音——方言的遺失。

在電視中,在廣播里,在最通行無阻的網絡世界中,普通話是中國人使用最為普遍的語言。相比之下,方言作為一種主流之外的“亞語言”,傳承路徑卻愈加逼仄。在逐步失去大眾媒體平臺的依憑之際,方言作為一種曾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陪伴,正滑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日常生活中的語言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近些年的全國兩會和地方各級兩會,均有代表就方言問題遞交議案、提案,呼吁社會關注方言、保護方言。誠然,隨著普通話推廣工作的大力開展,方言的使用范圍正逐漸縮小,年輕一代不會說家鄉方言成了常態,方言保護非常迫切。

綜合分析

[特性分析]

方言,也就是地方話。如漢語的北方話、吳語、粵語、閩南話等。方言,是一種語言的變體。方言在部落語和部族語中曾不斷產生和發展,更新和淘汰。方言,依據其屬性可分為地方方言和社會方言。形成方言的因素也很多,如地域、民族、傳統、文化等。隨著地域的不同、時間的更替、社會的發展、人員的流動等,方言也會受到相互影響,發生變化,遭遇取舍。但影響的最終結果是方言作用的逐漸減弱,甚至隨著共同語影響的擴大而趨向消失。尤其是隨著普通話的大力推廣和人員的大量流動,方言更是受到了極大的沖擊。

漢語方言是漢語在各地長期發展演變的結果,也是各地方文化的承載體,是地方歷史文化的見證。從語言學的角度看,方言反映了漢語發展演變的不同方向,揭示了語言演變的豐富性;從歷史文化角度講,不同的方言也反映了方言形成條件的復雜性,比如不同時期官話移民與南方方言的融合,權威方言特別是官話對方言的滲透,等等。方言消失就意味著探索歷史少了語言學方面的證據。

[意義分析]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方言作為地方文化的載體,是地域文化的鮮明標志,也是文化存在發展的基礎。方言匯集了地方歷史上大量的語音、詞匯、語法、文化,通過方言,可以了解當地社會演變、人員遷徙、地理阻隔、民族融合、風俗民情等狀況,還從一個側面反映地方開發歷史、聚落方式、行政區劃、交通狀況、地方風物、習俗觀念等。因而方言具有“文化化石”之稱,一旦消亡,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方言不僅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具有民族的認同感和歷史文化的認同感。保護方言資源,傳承地方特色文化,就是留住文化的根脈,讓人記得住鄉愁。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詩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表達了一個離家在外游子對家鄉濃郁的情感。

方言是中華民族語言體系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使用方言,不僅是對地方語言的保護、傳承,也是對中華民族地方語言文化特色的弘揚和貢獻。使用方言,不光是弘揚地域語言文化,也是對鄉音鄉愁的承載,是一個人對家鄉長久的眷戀。不論你走到哪里、走得多遠、時間多長,對鄉音的親切感和認同感都是不會改變的,正所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因為方言、鄉音中有寄托、有愛戀、有親情、有鄉愁,有一生不可磨滅的記憶……

方言更是國民精神幸福和悠然情調的重要構成,比如蘇州方言的昆曲、紹興方言的越劇、安慶方言的黃梅戲、閩南話的高甲戲等,和方言聯系密切,保護好了方言,就是保護好了精神文化生態。

[參考對策]

總結,家庭是傳承方言的土壤。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孩子的語言、生活、情感都帶有父母的影子,方言學習最適宜的環境就是家庭教育。我們應鼓勵家庭成員說方言,形成“兒童在家說方言,在校說普通話”的語言培養模式。這首先需要家長具有一定的文化自覺意識,需要家長認識到傳承方言與保護文化多樣性之間的關系。

保護方言要利用現代現代科技手段。各級政府應當抓緊方言的保護,深入挖掘當地方言,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方言加以保護,比如用文字、錄音、錄像、傳統曲藝等形式,把方言采集保留下來,經過整理歸類,然后研究利用。

文章素材

[精彩標題示例]

1.留住鄉音里的鄉愁

2.方言也是需要保護和傳承的文化遺產

3.用“原汁原味”的方言講好本土故事

[精彩開頭示例]

“月光光,秀才郎。涯跌苦,你快樂。食又冇好食,著又冇好著。年年項起來,總住爛屋殼。暗婧細妹冇錢取,害涯窮人樣得老……”這首名叫《月光光》的客家童謠通過擴音器,在鶴湖新居久久回響著,仿佛借著這座百年老屋,向世人訴說那遙遠的往事。

[精彩結尾示例]

1.每種方言都是一種故鄉情懷,都是一種文化。語言的發展、變化、消失有其自身規律,方言傳承的核心重在家庭,我們應發揮家庭和學校各自的功能,一點點形成方言、普通話并存的語言環境。

2.尊重一種語言而不忽視它的存在,也就等于尊重一個地區的傳統、文化、歷史,也是對我們自身文化屬性的尊重,更是對人類文化以及文明的尊重。所以,有些地方提出讓方言走進校園,推進方言教育工作,也就是為方言保留一定的空間,可以看作一種文化保護,值得各地借鑒。

3.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方言是文化的根脈,保護方言就是保護一方文化,方言的多樣性反映了文化的豐富性。因此全社會都要高度重視保護方言,把方言作為一種文化資源,傳承好利用好。

更多信息請查看申論考試資料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相關閱讀申論考試資料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