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家庭醫生,曾被視為“高檔生活方式”,而今正逐步走入尋常百姓家。
2016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力爭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形成與居民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全覆蓋。
綜合分析
【標準表述】
[意義分析]
家庭醫生服務有助于重點疾病防控,提高患者問診的質量和效率。由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有能力的鄉鎮衛生醫師和公立醫院退休臨床醫生是家庭醫生構成的主體,這也有利于充分挖掘現有醫護人力資源,使之向基層傾斜。家庭醫生有條件更深入地了解簽約服務對象的身體情況和病情,這種服務形式有利于防止過度醫療,更好做到醫??刭M。
“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實現分級診療的關鍵。”一方面,伴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與人口老齡化趨勢,慢性病逐漸呈現“井噴”格局,患者需要提供連續性、綜合性和個性化的社區干預服務;另一方面,隨著醫學技術發展越來越趨于專業化、精細化,導致呈現出“高健康需求”與“高服務技術”之間的錯位格局,在現實中很多患者很難準確找到相契合的醫療服務技術,就會出現諸多病急亂投醫的現象。通過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借助家庭醫生的綜合服務能夠幫助缺乏專業知識的患者提升合理選擇醫療機構就醫的行為能力,獲得長期、協同的健康照顧。
[疑慮]
一方面,執業醫生無法滿足龐大的就醫需求。在供需兩端嚴重不平衡,醫生工作壓力大,醫患矛盾加劇的背景下,醫護群體愿不愿意、有多大精力投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能否保證服務質量,是否會加劇醫院看病難,令人擔心。
另一方面,家庭醫生服務費用雖然由醫?;?、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簽約居民共同承擔,由此減輕了簽約居民的負擔,但是,高價格享受高質量服務的原則,決定了財政狀況良好的家庭,將有機會邀請名望和資質更高的醫護團隊上門服務。這有可能進一步加劇醫療資源的失衡性。
此外,由于現行意見主要鼓勵公立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加入家庭醫生,難免讓人產生公立醫院是否會因此失去公立性的疑慮。
[參考對策]
教育專家總結如下對策:
第一,要進一步加大基層醫療人才尤其是全科醫療人才等優秀醫療人才的培養和供給。
第二,要加大簽約家庭服務的意義、作用等宣傳,讓普通群眾積極支持、參與家庭醫療簽約服務工作。
第三,強化醫生職業道德和服務觀念教育和轉變,讓更多的醫生愿意、積極接受“家庭醫生”這一新角色,并愿意積極為此努力和付出。
第四,深化醫療體制改革,讓分級診療等為“家庭簽約醫生”制度普及和推廣的相關基礎醫療制度和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