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深度解析:大數據與個人信息安全
來源:易賢網 閱讀:809 次 日期:2017-03-11 14:50:55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申論熱點深度解析:大數據與個人信息安全”,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背景鏈接

隨著全球范圍內大數據產業的全面推進,公民隱私及個人信息保護問題也日益凸顯,傳統個人信息保護框架在大數據時代遭遇嚴峻沖擊,如何尋求個人信息的合理及有效保護成為各國普遍面臨的難題。

一段時間以來,個人信息安全備受關注。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88億,在網活躍智能設備數量接近9億。伴隨移動互聯網應用向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滲透,海量的個人身份信息、生活信息、金融信息乃至生物信息,都會散布于無處不在的網絡之中。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63.4%的網民通話記錄、網上購物記錄等網上活動信息遭泄露;78.2%的網民個人身份信息曾被泄露,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證號及工作單位等。

盡管輿論對于相關問題的關注度不斷加大,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也有所增強,但個人防范始終跟不上技術演進,正如央視315晚會曝光的那樣,用戶在公共場合連接一個wifi都面臨個人信息被竊取的風險。

剛出生的嬰兒躺在保育箱內,旁邊的貼紙上,“姓名”、“年齡”、“診斷病情”、“入院日期”等信息一覽無余。2016年7月,安徽大量新生兒的住院視頻,出現在了一家商業視頻網站上,引發網絡熱議。(7月12日《新京報》)

綜合分析

[泄露原因]

一是在市場需求和利益驅動下,一些不法分子打起了獲取、兜售公民個人信息的歪主意。

二是一些網絡、電話銷售、保險、貸款等公司的從業人員,把自己掌握的“個人信息資源”,賣給了不法分子。

三是個人在瀏覽、登錄網站,點擊中獎信息、隨便安裝來路不明的軟件等,不慎泄露了自己的信息。

[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的新挑戰]

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挑戰。

首先,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智能穿戴等物聯網設備的應用,個人信息的收集日益密集和隱蔽.

第二,多重來源的個人信息進行比對累積,能夠形成完整的個人畫像和實時追蹤,使人們無處遁形.

第三,大數據技術能通過特定算法從既有信息中挖掘出新結論,不僅增加敏感信息暴露的風險,還可能用于影響個人權益的決策,如評估個人信用狀況等.

第四,在數據開發價值的驅使下,個人信息的流轉、交易形成鏈條,信息處理主體多元,傳播方式紛繁復雜,對于個人權利行使及政府監管均構成嚴峻挑戰。

總之,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的收集方式、使用目的及后果影響日趨失控,個人隱私及數據安全面臨嚴峻威脅。

[傳統個人信息保護框架無法應對新挑戰及原因]

面對大數據時代的挑戰,傳統以“知情同意”為核心的個人信息保護框架日益捉襟見肘,在適用方面陷入全面困境。

首先,在個人信息定義方面,海量信息的收集比對大大提升信息識別個人的能力,個人信息邊界日益模糊,匿名化操作困難。

第二,在目的限定原則方面,信息比對及二次利用是大數據價值開發的核心,個人信息超出原初目的的利用在大數據環境下成為常態,傳統目的限定原則被不斷突破。

第三,在用戶同意與用戶控制方面,個人信息收集的隱蔽性及流轉的復雜性超出預先告知及用戶的理解能力,用戶往往除點擊同意外并無其他選擇,用戶控制難以行使,權利實質被架空。

第四,在多方主體責任認定方面,多元主體尤其是第三方信息中介的力量異軍突起,傳統架構中難以尋求有效的適用規定,造成其責任界定不清與監管空白。

第五,在信息跨境流通方面,各國間個人信息保護法律制度存在顯著差異,對個人信息的跨境自由流通構成嚴重阻礙。

造成傳統框架全面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脫節于大數據時代的個人信息生態系及流轉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業態的發展需求,因而需要及時轉變觀念,在新的背景下重新審視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則及秩序,構建平衡產業發展與個人信息保護的新思路。

[對策措施]

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要完善現有法律法規。對個人信息保護最好的辦法還是立法,通過法律明確組織和個人在處理信息過程中的責任,建立個人信息的監管體制,明確濫用他人個人信息的行政處罰制度和責任。這次公安機關統一調動各地區、各警種的力量,依法采用各種特殊偵查手段,對此類違法犯罪活動的集中打擊行動就卓有成效。

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要加大對信息源頭的監管。工商、醫療、民政、銀行、民航、電信、網站等一些部門和服務機構,在履行職責或提供服務過程中,具有收集、查閱、管理、控制公民個人信息的便利。要對這些部門和機構行為均予以嚴格規范,明確個人信息保護的原則和要求,落實工作責任,加強監管保護。

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要提高公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加強對公民道德素質的教育,引導公眾自覺學習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識,首先自己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個人資料,不要亂扔或亂說。再者要敢于爭取屬于自己的個人權益,不要誰要信息都給,要問清楚對方要這些信息干什么,把信息看作是寶貴的財富,提高警惕,不輕易泄露信息。

【文章素材】

[精彩標題示例]

保護個人信息安全須用法律“利劍”

織好保護個人信息的“法網”

[精彩開頭示例]

近些年,互聯網在給人們工作和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提出了挑戰。不法分子在網上隨意收集、非法泄露甚至倒賣公民個人信息,助長了網絡詐騙、誹謗等違法犯罪活動,也對國家信息安全和群眾人身財產安全造成了巨大危害。

[精彩結尾示例]

公民信息安全關乎每個公民的個人權益,嚴厲打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行為,是一項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舉措。只要我們拿起法律的武器,打擊侵犯公民信息安全的犯罪行為,切實維護公眾的信息安全,就一定能為構建法治社會、誠信社會與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更多信息請查看申論考試資料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相關閱讀申論考試資料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