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交警執法將通過網絡實時現場直播。公安部交管局透露,將組織多地交管部門,通過官方微博等渠道直播交警一線執法現場,為期一個月。前提是直播不得影響正常執法。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國交警直播月”是第一次嘗試,以后還將把此項工作長期化、常態化。(8月10日《京華時報》)
綜合分析
[問題及原因]
長期以來,有些地方的執法方式曾飽受社會各界詬病,也屢屢因為“暴力執法”、“過激行為”、“爭議執法”等事件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要理解這種現象的存在,首先有必要弄清楚幾個基本事實:
一是部門的執法對象非常廣泛,交通出行是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行為,不少交通參與者都接受過交警的教育處罰,交警執法對立面廣,一旦遇到執法爭議事件極易陷入輿論“漩渦”;
二是部分執法人員履職能力水平尚需提升,執法方式存在簡單粗放的短板。
三是執法事實不夠直觀、透明,如果遭遇執法爭議事件,容易導致“說不清楚、道不明白”,即使公開事發現場圖像,也會引發公眾對圖像有“選擇性公開”的質疑。
[意義分析]
相比于市民拍攝,直播執法更為主動。如今我們已經進入“全民直播時代”,直播APP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各路資本紛紛進入直播行業,將直播市場迅速催熟?,F在不僅網紅、草根在做網絡直播,連明星、名人也放下身段搞直播,部分企業亦嘗試直播營銷推廣產品,執法單位當然也可以利用直播。
引入網絡直播后,可以實現雙向監督。將執法全程展示給公眾,在鏡頭下完成整個執法過程,如此就避免視頻造假行為,又可將執法置于直播監督之下,全國網友都能即時看到,且可以保存記錄下來,從而倒逼執法文明規范。同時,對于執法對象而言,直播執法也是一種輿論監督,網友可以看清當事人的違法行為,從而公正評判對錯,以實現公共輿論監督的理性化和透明化。
公安部引入交警直播執法模式,能夠提高透明度,將雙方都置于直播鏡頭監督下,從而避免信息造假,讓公眾有了現場感,以最大限度實現公眾監督,體現輿論監督的進步。
[對策措施]
總結:
一是直播執法的成本低,可以實現長期化、常態化,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二是在推廣直播執法的同時,也要嚴明相關紀律和程序,對無視紀律和程序的執法者,應該祭出嚴格的問責處罰措施,以此倒逼直播執法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