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快遞行業智能化
快遞包裝五花大綁,暴力分揀難辭其咎。網友“余燼chen”認為:“店家也無奈,包不嚴實要承擔損失,剛看見一個包裹空中旋轉半周落地。”
對此,北京印刷學院青島研究院副院長朱磊認為,“除了提升對包裝材料、包裝設計的綠色環保要求,對快遞操作流程的規范和改造也很重要。因此,未來快遞綠色包裝將結合快遞物流行業自動化裝備發展水平,向智能化方向改造。”
標準缺失,是制約快遞包裝綠色化推進的重要一環。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國君認為,目前綠色包裝國家無強制標準、企業無投入壓力、用戶無使用習慣。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楊駿也是強調了“標準”:“應制定標準,對包裝的材質、回收、分解等做出具體明確的要求。”
激發公眾參與熱情
對于包裝循環利用,很多網友表示支持,但目前回收渠道并不暢通。網友“無可奈何的寧姐姐”說:“如果可以尋找到快捷的利用方式,很多人還是愿意參與回收再利用的。”
既然消費者支持,為何快遞企業回收積極性不高?朱磊解釋,包裝物回收主要依賴于快遞末端的網點和快遞員,但這將大大擠占網點倉儲能力,并會降低快遞員收派效率。而快遞網點和快遞員的收益指標主要依賴收派件數量,且快遞企業大多是加盟經營模式,各加盟網點相對獨立、經營壓力較大,很難在包裝物回收循環方面過多投入。
“應在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出臺生產、使用、回收等標準,監督、約束企業推廣使用綠色包裝,在用戶層面普及綠色包裝意義并培養使用習慣。”趙國君說。
楊駿介紹,快遞協會在2015年向多家快遞企業印發《綠色快遞節能包裝倡議書》,在快遞包裝物料的循環利用、快件包裝簡便化等方面加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