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6年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隨后“七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講話中,他明確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總書記連續兩次在如此重要會議上,明確把文化自信提升到與“三個自信”平行的高度,形成了一種并列的邏輯關系。這是自建黨以來,把文化自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是我們黨在新時期的重大戰略定位。
綜合分析
[為何要堅持文化自信]
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因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更因為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文化自信的根基]
第一,我們有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它能“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我們文化發展的母體,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諸如“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舍生取義”的犧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創新思想,“扶危濟困”的公德意識,“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價值理念等,一直是中華民族奮發進取的精神動力。
第二,我們有鮮明獨特、奮發向上的革命文化。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奧運精神、抗震救災精神,這些富有時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寶貴財富,脫胎于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同時又在新形勢下不斷進行著再生再造、凝聚升華,從而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文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三,我們還有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它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所進行的文化創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明顯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在短短幾十年的社會主義實踐中,我們創造了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奇跡,這已充分說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一種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種體現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方向的文化。
第四,我們的文化自信,不僅來自于文化的積淀、傳承與創新、發展,更來自于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蓬勃生機,來自于實現中國夢的光明前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國家興旺,文化必然興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華文化正迎來一個繁榮發展的黃金期。
[以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軟實力]
中國雖然有強大的文化根基和強勁的文化發展勢頭,但事實不容忽視,那就是中國目前還只是一個文化大國而不是一個文化強國,我們文化軟實力的表現與物質硬實力的日益強大并不相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一個國家如果硬實力不行,可能一打就敗;而如果軟實力不行,可能不打自敗。踐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軟實力,事關全局,刻不容緩。
文以化人、文以載道,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國門,讓文化自身說話,使其成為不同語種、不同地域、不同國家和平交流溝通的媒介。在展現中華文化風采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呈現中國和平發展、和平崛起的理念,闡明“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中國人民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愿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從而為中國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
[參考對策]
增強文化自信要發揮好“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作用呢:
一是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使廣大黨員干部掌握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成為辨是非、明善惡、揚正氣、振精神的先進文化傳播者。
二是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使廣大群眾和青年學生深刻領會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培育和踐行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三是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廣大知識分子堅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成才志向,弘揚“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擔負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歷史使命。
[文章精彩標題示例]
1.激發文化活力 增強文化自信
2.文化自信是民族復興的精神引領
[精彩開頭示例]
1.文化猶如一個生命體,在綿延的歷史長河中,孕育著一個民族的根和魂。中華文明延續至今而依舊富有生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向往,歸根結底也在于牢不可破的文化自信。
2.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講話中說: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我們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精彩結尾示例]
1.經濟建設能使一個民族壯大,軍事建設能使一個民族強大,唯有文化建設才能使一個民族偉大。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更需要夯實文化自信的根基、鍛造文化自信的生命力、找準文化自信的落腳點,一個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中華民族,才更有吸引力、更值得尊敬。
2.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要加一個文化自信。”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讓我們懷揣堅定的文化自信,進一步推動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以更加有力的步伐,邁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征程。
【論據】
[事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提到文化自信,傳遞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觀。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提出要“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之后的兩年間,習近平又對此有過多次論述:“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名言警句]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
——習近平
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習近平
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機制,創新人文交流方式,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魅力。
——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