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八集反腐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全國熱播,引發“全民追劇”的熱潮。作為新形勢下對全面從嚴治黨的生動直觀詮釋,《永遠在路上》緊貼實際,充分運用場景重現的方式,讓貪腐分子現身說法,用真人真事拉近了社會公眾與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距離,真實再現了包括作風建設、紀律建設、追逃追贓等在內的反腐成果,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點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度,正風肅紀、反腐懲惡,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共拍攝40多個典型案例,采訪70余位國內外專家學者、紀檢干部,采訪10余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深入剖析典型案例,講述監督執紀故事,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
“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治本”才是長久之策。從落實八項規定抓作風,到“老虎”、“蒼蠅”一起打;從明確提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內監督,到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制定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一條集中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從“治標”走向標本兼治,以制度來反腐的反腐路徑正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必須筑牢拒腐防變的制度防線。制度反腐,就是要通過制度的頂層設計約束權力,扼殺權錢交易的可能性,其最核心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權力的約束問題,是預防和抑制腐敗的根本抉擇。解決好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要有效化解黨面臨的重大挑戰和危險,防范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完善規范、健全制度,扎緊制度的籠子,就像專題片《永遠在路上》中特別提到:反腐有兩點很關鍵,一靠公開,二靠程序。
一靠公開,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路燈是最好的守夜人,只有公開透明,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黨內才沒有腐敗分子的藏身之地,腐敗也就無所遁形。以公開倒逼規范,以公開阻止腐敗。當前,中央越來越重視公開制度的建設,從黨務公開到村務公開,從信息公開到政務公開,從結果公開到過程公開,從“三公”經費到權力事項清單公開,全面、細致、嚴格的公開制度正在逐步建立。
二靠程序。規范的程序能使權力的運行穩定,尋租的空間減少,濫用的可能降低。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從多個方面部署完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推動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立起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風廉政建設制度體系,這種規范的程序既提高權力運行的效率,不至于臨事定制,也可以保障政策的持續穩定,不至于因人廢事。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三年多來的反腐斗爭成績,使人民群眾增強了對黨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眾給予高度評價。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著眼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決心和勁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邁向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