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范文:讓鄉賢喚醒農村發展
來源:易賢網 閱讀:895 次 日期:2017-03-07 16:50:21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申論范文:讓鄉賢喚醒農村發展”,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近年來,我國農村人才流失問題嚴重。部分地區為呼喚鄉賢返鄉出謀劃策,但效果不一。其實,“古人觀世道,首重在人心。天地縱多故,此志終昭森。”只有抓住人心才能留住人才。我們呼喚鄉賢返鄉正是希望依靠他們給傳統農村帶去激勵,喚醒農村人才造福鄉梓的心靈。

鄉賢是連接傳統文化與先進文明的紐帶。鄉賢對傳統文化與現代知識認識深入。一方面,他們生長于傳統文化的故土,對傳統鄉村的“人情世故”了解透徹;另一方面,外出的拼搏讓他們增長見識,對先進文化有所了解。改革開放初年,部分地區推行科技種田,雖有農技人員下鄉宣傳,但昔日的“種植大戶”卻不屑一顧。這種抱殘守缺的做法正是源自傳統鄉村對先進文化的抵觸心理。自古以來,皇權不下鄉,真正實現地方治理的不是知縣、律法,而是鄉紳、鄉賢階層。新中國成立以來,雖然階層瓦解,但傳統鄉村對其所傳達的人格和知識的尊重心理并沒改變。其實,“服民以道德,漸民以教化”,今天的鄉賢歷經坎坷取得成功,他們的經歷正是村民學習的榜樣。通過榜樣的帶動和新鄉賢成功的示例,可以更好地將先進文化引入傳統農村。

鄉賢是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領頭羊”。我國城鎮化工作不斷推進,但由于資金不足、缺乏引領導致傳統鄉村中的特色文化無法同現代經濟完美結合。其實,外出創業的鄉賢大都心系故土,明末戰亂掀起了移民東南亞的高潮,這些農民雖然遠離家鄉,但致富后仍不忘故土,返鄉修橋鋪路者比比皆是。對農村來說,修橋鋪路的善舉對農村發展雖然不無小補,但能夠真正帶領村民共同致富才是改變家鄉面貌的治本良方。“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鄉賢返鄉可以帶來充足的資金,憑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可以確定發展的方向,而對鄉村的熱愛更會讓他們引領農村經濟共同發展。

鄉賢是提升農村精神的“增長劑”。古代的鄉賢是讀書中舉的縉紳,今天的鄉賢是考學創業的能人。“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鄉賢的點點滴滴正為農村精神發展做出良好引領。“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清初大學士張英的桐城故居被鄰居擠占,家人入京告狀,張英作為桐城鄉賢沒有以勢壓人,而是讓道三尺感化鄰居。這種寬廣的胸襟感染出桐城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高尚情操。當前社會物欲橫流,拜金享樂的思想正在破壞傳統農村的道德氛圍,只有依靠鄉賢做出榜樣,才能真正確保傳統農村精神文明的不斷提升。

“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項羽的返鄉是富貴的炫耀,“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的返鄉是對人才的渴求。今天我們號召鄉賢返鄉,不是希望他們炫耀富貴,不是希望他們引走人才,而是希望通過樹立鄉賢榜樣,激發農村活力,讓傳統的鄉村盡快步入現代化的發展軌道。

更多信息請查看申論考試資料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申論范文:讓鄉賢喚醒農村發展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相關閱讀申論考試資料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