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的安全意識,文明的網絡素養,守法的行為習慣,必備的防護技能。國家網信辦主任魯煒近日提出的“四有”標準,為怎樣做一個移動互聯語境下的“中國好網民”,描繪了努力方向。
進入中國21年,互聯網融進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不斷影響和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互聯網方便、快捷等大眾紅利。然而,作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還隱藏著諸多極為艱巨的網絡治理難題。如規則秩序的欠缺、管理法律制度的匱乏、技術手段的滯后,使得虛假信息、淫穢色情、暴力兇殺、謠言蜚語等網絡亂象層出不窮,不僅擾亂了人們的生產生活,也影響到社會的和諧安寧,更沖擊了國家的網絡安全,依法整頓互聯網,還它一片晴朗,是所有理性網民的共同心聲。
信息傳播無國界,網絡空間有主權。對個人而言,不斷提升網絡素養,是維護自身權益、保障家庭安全的現實需要,對國家來說,提高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是維護主權完整、確保核心利益不受侵犯的必然選擇。“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當前,中國正面臨著網絡空間攻擊破壞、情報竊密等巨大現實威脅。今年4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國家安全法草案,把維護網絡與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到國家主權層面,充分顯示了中國在網絡安全和治理方面的決心和勇氣。因此,只有當全社會都以爭當“中國好網民”為文明自覺,“建設網絡強國”的愿景,才能早日映入我們每一個人的手指玩轉之間,投射到方寸屏幕之中。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進步則中國進步。相比于成年人,正處于身心發育期,道德人格養成期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網絡有害不良信息的影響。“網絡信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分不清智慧之火,遲早被海水淹死”,話雖有些夸張,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現實: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青少年很容易被花樣百出的新東西所吸引,如果抵制能力不強,極有可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當朝陽蒙上了厚厚的一層霧霾,像素再高的相機,也難以拍出壯美與綺麗并存的霞光。從娃娃抓起,把網絡安全知識帶進課堂,送進社區,讓孩子們從小就開始培養健康、良好的網絡行為習慣,網絡的未來、青少年的未來、國家的未來,才有光明與輝煌可期。
維護網絡安全,凈化網絡空間是一個系統工程,無論是網站主辦者還是參與者,在這片萬物生長的虛擬森林中盡情玩耍時,都需要遵守一定的游戲規則,否則就容易引發“森林火災”,給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擾和麻煩,同時也會打破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平衡。守護好這片沒有硝煙的國家陣地,扮靚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國與民皆責無旁貸,必須不遺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