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大雅·文王》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三千多年前,周文王稟受天命,昭示天下:周雖然是舊的邦國,但其使命在革新。正是因為這種廢舊立新的“革新”精神,使得當時各部落在周文王的統治下勢力強盛,為之后周武王伐紂滅商提供了物質準備和精神支持。產生于三千多年前的這種“革新”意識,在今天可解讀為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江澤民同志亦高屋建瓴地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中華民族雖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度,但是不斷改革、創新與發展更是我們的歷史使命。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對于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當前,我國已經進入致力于主要依靠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的新階段,但與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與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總體上講,我國目前整體創新能力不高,企業尚未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缺乏創新的動力和機制。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歷史的背景,也有政策導向的問題,既有客觀條件的限制,也有認識和理念上的誤區,但主要是缺乏自主創新的動力、機制和政策環境。我們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高舉自主創新這面大旗,下大力氣、花苦功夫、扎扎實實地推進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以助推民族國家的騰飛。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務必營造利于創新的政策環境。瑞典的創新之所以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首要的一點即是其構建了一套完善的政策促進體系。我國應加快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實施有利于加強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的財稅、金融政策,規范和促進自主創新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運行和管理。堅持走政企分離的道路,鼓勵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規,保障和維護創新成果。依法懲處侵犯個人、法人創新產權行為,行為嚴重者,追究其法律責任。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務必發展先進技術,培育創新組織。鄧小平同志曾高瞻遠矚地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應在生產力上尋求突破。這就要求政府成立專門研究技術開發的部門,如研究院(所)、研發型企業、大企業的研發部門,組織專門人員進行創新工作等。同時,要鼓勵企業進行自主創新,發明創造新技術,開創新領域,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務必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人才競爭是當今國際經濟及科技競爭的焦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必須以打造創新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為重點,通過實施科技項目、建設創新平臺、營造環境等途徑來培育和集聚優秀科技創新人才推行人才強國戰略,在人才使用上有新突破。堅持以人為本,重視人才的培養、任用。企業要搭建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平臺,鼓勵人才自由創新。高校要加強人才的創新能力培育,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新,提高創新能力。同時企業與高校應加大相互交流的層面、層次、廣度、深度,創造出更多科技文化成果。
“事者,生于慮,成于務,失于傲。”當前,我國改革和發展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各級部門及其干部應周密考慮和精心安排各項自主創新工作,要把黨和政府的各項自主創新政策措施落到實處,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大力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為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突破人口資源環境等瓶頸制約提供有力支撐,帶領群眾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