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熱點】
近期明星的天價片酬引發熱議,特別是正在拍攝的某部清宮劇,男女主角的片酬高達1.5億,昂貴的明星費用嚴重影響了電視劇的后期制作,人民社對此也發表觀點,認為“演員不靠作品就混成明星,文藝不平庸才怪!我們的影視圈,明星越來越不會演戲,一些人依靠話題炒作,就可以維持曝光率,新人依靠緋聞、出位,就可以成名成腕。所謂的明星不思進取,依然可以片約不斷。”字里行間點出了現在文化圈存在的利益至上現象,網友們也紛紛對此發表看法。有人說,明星的天價片酬說明了其在市場的號召力,能掙回來這些錢;也有人說,花這么多錢請明星,是對作品制作的不尊重,雙方各執一詞。
【題目預測】
明星天價片酬引發熱議,有人說,明星的天價片酬說明了其在市場的號召力,能掙回來這些錢;也有人說,花這么多錢請明星,是對作品制作的不尊重。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明星的天價片酬問題不僅發映出文化市場對明星的依賴性,更從根本上折射出了我國目前文化創新的不足。
一方面,電視、電影、音樂,本來就是服務于大眾的,是為了增強群眾的文化素養,而當群眾掏出高價來購買一些所謂作品時,往往質量差強人意。拿個最簡單的例子,前段時間某作家轉型為導演,自編自導了一部影片,而當觀眾進行觀影時,里面除了一些奢靡之風之外,并沒有任何值得思考的地方,被戴上了爛片的帽子。這樣一部“爛片”也掙了數億人民幣,這樣的例子在現在的文化圈可謂比比皆是,高利益皆源自于普通群眾的明星個人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現在市面上存在很多參差不齊的翻拍作品、類似作品,比如一個劇本既拍電影版又拍電視劇版,大量的翻拍經典劇等等,這樣的現象恰恰反映出我們目前的文化創新和文化力量不夠。
造成這樣尷尬的局面有一下幾點原因,首先,文化創作需要比較漫長的一個過程,而現在很多的編劇人員或者文化工作者都更趨向于急功近利,以掙錢為目的;其次,普通群眾對于這樣的作品往往切確客觀的判斷,基本上都是沖著明星去的,而并非是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再者,文化部門對文化產品的監管是不夠到位的,基本上只通過前期的一個審核,對于產品之后在市場的上運營和銷售,監管力度不足也導致了文化市場出現了盲目性;最后,文化缺乏一個良好的創作環境,也缺乏來自法律對于原創文化的保護和保障。
為了使明星的天價片酬得到治理,也為了激發我們的文化創造力,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改進:第一加大文化創新的立法,通過市場調研、公眾參與、專家論證等方式,以立法的手段增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及對文化創新的保障;第二,相關部門,如文化部和廣電總局,不僅要在前期加強對于作品的審核,更要在市場上起到一個良好的監督作用,提高市場的準入機制,讓文化工作者能夠增強文化創作的意識;第三,群眾自身要具備良好的鑒賞能力和判斷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為我們的文化創新提供一個更加規范、合理的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