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政協委員提議,把中小學12年制改成9年制,這樣可以緩解中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的趨勢,增加青壯年勞動力。對此,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請問,你怎么看?
【解析】
對于該政協委員的提議,贊同者認為這樣既可以減輕學生負擔,也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勞動力;反對者則認為壓縮學制而不壓縮內容并不利于教育事業發展。我認為這一提議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從目前的社會現實來看,并不具備可行性。
一方面,學制的長短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將學制定為12年,是經過多年摸索的,符合人的成長規律的,更有利于青少年消化吸收知識,真正成長起來。輕易地進行改變會無形中增加學生負擔,反而不利于教育事業的更好發展。
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以及勞動力缺口有其產生的深層次原因,通過壓縮學制,并不是解決人口老齡化以及勞動力缺口的根本之法。
那么,要想真正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緊缺的壓力,還需要我們從多方面入手處理:
第一,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堅持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理念,正確看待人口老齡化,盡快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和養老保險制度,為應對今后進一步老齡化做好各項準備。
第二,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出擁有知識技能的勞動者。培訓技能應該結合社會所需,做到能夠實現從培訓到就業的直接銜接,避免出現所學與社會所需相脫節導致學非所用、學無所用。
我相信,通過以上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兩個問題帶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