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鏈接】
“周四下午3點在武昌區教育局門口有一場簽名請愿活動,目的是請求教育局恢復高中晚自習和周六的校內補課!希望家長們支持!”近日,這樣一條通告在武漢市高中學生家長群中引起轟動。
據了解,前來請愿的家長代表均為武漢市各高中非畢業班學生的家長。他們針對的是前不久武漢市教育局取消晚自習和周六校內補課的“禁補令”,家長們認為實施“禁補令”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多,要求收回。
【解析】
補課,一直伴隨著我們的求學經歷。這種額外的學習任務,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負擔,而且容易誘發師德的滑坡,一直備受公眾詬病。因此,要求禁止補課的呼聲,也是一波高過一波。禁補,是教育部門為了讓學生減負而一直在推行的一項措施。自2000年以來,教育部已多次下達過禁補令。
孩子的成長,是家長的希望,甚至是一個家族的希望。孩子學習成績好,自然就是家長最高興的事。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越來越好,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之所以禁補令不受待見,家長也有苦衷。畢竟,在以分數論英雄的當下,如果自己的孩子堅決不補,而他人的孩子偷偷地補,在將來的競爭中顯然不占優勢。這樣會讓自己的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這是所有的家長都不希望發生的,所以家長不得不讓自己的孩子補課。所以,作為政府,我們也應該去理解家長反對禁補的根本,其實背后折射的是一種公平焦慮。要消除這種焦慮,單靠出臺一紙禁補令還遠遠不夠。禁補令即使實現了全覆蓋,那也只能管住學校和老師不補課,對社會培訓機構并無約束力。禁了校內火了校外的現實,無疑讓減輕學生負擔的禁補初衷打了水漂。
要想讓禁補令徹底走出越禁越補的尷尬,說到底還得從深化教育改革入手。具體來講,一要加大統籌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力度,盡快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確保教育公正,能使人人享有均衡的教育資源;二要改變現行的高考評價機制,使高考指揮棒由僅僅依靠考試分數向關注學生綜合素質轉變,別讓分數來決定孩子的命運,人才選拔方式的改變也自然會改變家長的觀念。
教育部門出臺禁補令,其初衷和必要性毋庸置疑,都是為了更好的落實政府的好政策,但我們更為期待的是這紙禁令能成為一份呼喚教育理想回歸的改革方案。否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那這樣的糾紛將會繼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