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申論熱點深度解析:創意文化產業發展
來源:易賢網 閱讀:990 次 日期:2017-02-27 15:56:04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2017申論熱點深度解析:創意文化產業發展”,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背景鏈接

2017年,我國將全面實施《“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通過允許文創產品收入納入預算統一管理、鼓勵社會力量與文博單位深度合作等一系列“政策紅包”,力爭調動文博單位、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文化消費。

十三五規劃建議首次提出了“創意文化產業”的概念。

深度分析

[“創意文化產業”對文化改革發展的意義]

許多人認為,文藝工作與文化產業涇渭分明。從文化管理體制看,這或許是事實,但從文化發展規律和我國文化發展的實際情況看,兩者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創意文化產業”的新提法,架起了文藝創作與文化產業間的橋梁,對我國文化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創意文化產業”有望為文藝創作生產的全過程提供了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媒體的支撐,推動文藝創作生產方式的變革和進步,豐富創作手段,增強文藝作品的藝術表現力、核心競爭力。

第二,文藝創作有望為“創意文化產業”提供了優質內容,促進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當前,文化產業缺少的不是融合發展的方向,而是融合發展的籌碼。只有加強文藝創作,文化產業才能獲得強大的內容支撐,才有機會通過“創意文化產業”創造出“現象級”的產品,才有資本去和其他產業談“跨界整合”、“融合發展”。

第三,“創意文化產業”有望打通文化生產的全流程,代表著文化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文化生產的過程包括創作、生產、傳播、消費四個環節。文藝創作原本就是文化生產過程的起點,而文化產業則是現代文化生產方式之一。“創意文化產業”的提法將原本人為分隔的文藝創作與文化產業聯結在一起,遵循了文化創作生產的規律。

[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已經嶄露頭角,全國各地也涌現出了一批有特色、有潛力的文化創意項目,但是綜觀整個文創產業,既沒有實現像韓國那樣的整體性崛起,也缺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拿韓國來說,不僅將文化產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更做出了一系列的制度設計和長遠籌劃,甚至專門成立“文化振興院”、“創意韓國實驗室”等專門機構進行“術業專攻”,也正是因為這些“政策紅包”,“韓流”才成為引人注目的國際文化現象。我國實施的這些“政策紅包”,當然也可能會成為文創產業突飛猛進的契機。

不過,不管是文化創意產業被稱為“眼球經濟”也好,“注意力經濟”也罷,歸根結底,其核心就是原創和創新。但是反觀我國文化創意行業,原創性和創新度一直是一大軟肋。就拿影視娛樂業來說,一線影視節目和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原創性成了稀缺資源。“超級女生”大獲成功之后,選秀節目遍地開花;《爸爸去哪兒》火了,于是滿屏都是親子秀;《奔跑吧兄弟》走紅,綜藝真人秀被競相模仿……無怪乎有論者揶揄道,在過去的幾年里,觀眾們看著整個華語樂壇的退休歌手輪番把歌唱類季播綜藝上遍了,看著演員們把旅游名勝走遍了,看著明星們做各種各樣的游戲。一味地模仿,一味地跟風,而不是在原創上下功夫,在創新上動腦子,文化創意產業也就只剩下“產業”而毫無“創意”可言,最終傷害的恰恰是整個行業生態。

對策措施

一是加強創意、設計知識產權保護,健全激勵機制,推進產學研用結合,活躍知識產權交易,為保護和鼓勵創新、更好實現創意和設計成果價值營造良好環境。

二是實施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人才扶持計劃,支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創意設計與經營管理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讓更多人才脫穎而出。

三是以市場為主導,鼓勵創意、設計類中小微企業成長,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文化創意、設計服務領域,設立創意中心、設計中心,放開建筑設計領域外資準入限制。

四是突出綠色和節能環保導向,通過完善標準、加大政府采購力度等方式加強引導,推動更多綠色、節能環保的創意設計轉化為產品。

五是完善相關扶持政策和金融服務,用好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蓬勃發展。

文章素材

[標題示例]

1.文化創業產業發展 根本力量是人才

2.互聯網金融助力文化創意產業

3.創新融合 擁抱文化創意產業新時代

[開頭示例]

示例一

創意產業是跨學科的概念,興起于上世紀90年代。一般來講,創意產業要從信息社會的宏觀背景之下來理解,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創意產業已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上世紀80年代以來,競爭力主要并非來自價格而是來自創新。

示例二

創意改變生活,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真正的財富源于由創意人員的思想、知識、文化、技能和創造力等各方面所構成的創意,這是文創產業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實現文創產業增值的重要源泉。也就是說,包括創意設計在內的整個文創產業都屬于“智慧產業”,其核心競爭力是人才,人才資源是發展文創產業的核心要素,是決定其成敗的關鍵因素。能否建立一支適應文創產業發展的人才隊伍,關系到文創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結尾示例]

示例一

文化潤物,最在無聲處。我國的文化體制改革正步入“深水區”,隨著更多積極信號的釋放,文化創意產業也將進一步點亮國家經濟結構轉型的星星之火。

示例二

對于文創產業而言,文化資源不難發掘,“政策紅利”也容易追趕,但是,人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知識積淀,則需要及時地打通“任督二脈”,這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和興盛的關鍵。在經濟新常態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之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意義毋庸贅言,但是文創產業要真正發揮出國民經濟的支柱作用,尚待整個社會原創意識的覺醒和創新思維的爆發。

更多信息請查看申論考試資料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相關閱讀申論考試資料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