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熱點相關背景
當前,各地大力推進精準扶貧,許多貧困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仍有一些貧困村在落實扶貧政策時“撒芝麻鹽”,致使精準扶貧的政策效力被大大稀釋。記者在山西的一個貧困村遇到這樣一件事。去年村里用扶貧資金買了一批扶貧羊,本打算分給貧困戶,讓他們養羊脫貧。但村干部生怕分配不公引發矛盾,干脆全村每人分一只,剩下的又6人合分一只。結果僅大半年時間,這些羊就被村民們賣了一多半,沒起到預期扶貧效果。(新華網 11月15日)
空面試熱點獨家解析
@京華時報李思輝:精準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怎么能“廣撒芝麻鹽”,搞平均主義呢?不論出于什么原因,都不能因為怕事就和稀泥、吃大鍋飯。那樣做既是對扶貧政策的扭曲,更是對老百姓的不負責任。扶貧不是派發福利,不是想怎么分就怎么分,它必須符合規定、接受監督。尤其是在精準扶貧對象的確立、扶貧資源的發放上,必須嚴格依照規定執行,并將有關情況公諸于眾,接受社會監督。符合條件的才能享受精準扶貧的政策,享受扶貧政策的貧困戶也不能終日“躺在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相反,得主動謀出路,否則就將受到輿論的譴責和制度的反制,這樣才有的放矢。能否讓數以千萬的貧困人口擺脫貧窮,過上好日子,取決于政策執行者的勇于擔事,取決于被幫扶對象的振作自強,取決于公眾監督渠道的暢通。公眾、政策執行者、貧困戶,三者形成一個相互咬合的閉合的環,扶貧才能遵從規律、有效運轉,才不至于出現類似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的鬧劇。
@人民網蔣萌:貧困村用扶貧資金買羊均分,從一個側面表明,某些上層管理者只負責給錢,基層村干部不具有統籌協調發展的能力、在資源分配上缺乏公信力,村民則是自私自利、不患寡患不均。如果扶貧資金被這樣花掉,不可能形成產業與規模效應,無法實現“造血”功能,只能淪為“零花錢”。說到底,扶貧不能光給錢,精準扶貧有多方面工作要做。有關方面應當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拿出因地制宜、符合貧困戶實際的脫貧項目與舉措,同時給予技術指導,還要在農產品銷售上牽線搭橋,在資金使用、項目運轉上強化監督??傊鲐毐仨?ldquo;扶上馬送一程”。扶貧在很大程度上考驗的是扶貧者的能力與責任心,脫貧需要貧困戶自立自強、付出心血汗水。扶貧與脫貧是一項系統工程,來不得糊弄與敷衍,光擺困難、不去實干,怎會有好結果?
@魯網張瑩:其實在扶貧工作中,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有些村里的貧困戶與大多數村民的貧富差距不是太大,一些基層干部為了避免矛盾的產生,就在精準扶貧的政策上搞起了“平均主義”。做“大鍋飯”給村民,大家平均分配,誰也不要覺得有偏見。究其最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因為某些干部不能擔事。
所謂精準扶貧政策,僅僅是“精準”二字就道出了政策的最基本要求。像這樣的“大鍋飯”,既對精準扶貧起不到任何效果,也會增加村民之間的矛盾,令政策無法落實到實處。貧困戶由于幫扶不到位不能脫貧,非貧困戶也許又可以發現新的致富機遇,這樣反而進一步拉大了貧富差距。
要想讓“精準扶貧”落地,就要做到瞄準扶貧對象,該幫扶的堅決幫扶,不該幫扶的不要幫扶。這就要求基層干部們勇于擔起責任,不能怕麻煩,更不能怕得罪人。上級領導干部也要加強對基層村干部的約束和監督,避免政策落實不到位的現象。
另外,各地都要對貧困戶進行“建檔立卡”,對已“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給予幫助,為符合貧困戶要求的家庭爭取建檔名額。堅決打破“大鍋飯”的傳統,嚴格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的要求落實,這樣不但不會出現重重的矛盾,也不會有政策實施不下去的現象發生。
解析:何謂“精準扶貧”?顧名思義,精準扶貧就是誰貧困就扶持誰,不允許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導致扶貧工作因“脫靶”而“放空槍”。脫貧攻堅貴在“精準”二字。精準扶貧一方面要精準找出貧困人口、貧困原因和脫貧的路子,在規定的時間內確保扶貧對象脫貧;另一方面要精準挑選出扶貧工作者,這絕不是揍數,絕不是亂點鴛鴦譜。“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精準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地區、貧困居民而言,誰貧困就扶持誰,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
然而,這些干部看似在認真推進政策,其實是某種程度上的推卸責任。更讓人痛心的是資金到位的精準扶貧工作,卻犯了形式主義的老毛病。一些地區在扶貧中怕“閑話”,怕“磨嘴皮子”,就打著“有福同享、利益均沾”的旗號,導致精準扶貧難以“落地”。 這違背“扶貧貴在精準”的指導精神,弱化了扶貧效果。
說實在的,精準扶貧需要基層干部找準貧困戶的困難所在,嚴格把扶貧資金花在貧困戶身上,基層干部只要敢于擔當、積極作為、大公無私,堅決把扶貧政策貫徹到底,相信群眾也能夠理解精準扶貧工作的要求而消除心中的誤解。推動扶貧工作的順利進行,需要基層干部們堅定不移的迎難而上,克服困難,完成2020年全國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