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熱點相關背景
年輕人還愛看書嗎?閱讀口味是什么樣的?日前,一點資訊聯合新華書店總店共同發布的《2016年度閱讀興趣報告》顯示,2016年平臺閱讀人群整體呈現年輕化,男女性閱讀比例趨于平衡,24歲以下的網民更愛閱讀。
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平臺閱讀人群整體呈現年輕化,男女性閱讀比例趨于平衡。就地域角度而言,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引領閱讀潮流。在閱讀類型方面,科幻類作品最受追捧,網絡小說熱度依舊。
網民整體呈年輕化趨勢,24歲以下的網民占比為35%,排名第一。其中,18歲至21歲的用戶表現出更高的閱讀興趣,由此可見,高中生和大學生群體依然是閱讀的主力軍。就性別而言,男性用戶以59%的微弱優勢略勝一籌。
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用戶成為閱讀的主力軍。因城市建設的發達,除了傳統線下書店,地鐵、咖啡館也成為網民集中閱讀的新坐標。從地域范圍看,華東、華北地區網民更愛閱讀,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城市的經濟發展程度往往與當地居民對教育和閱讀的高度重視成正比。
空面試熱點獨家解析
【相關評論】
@相關專家表示:一是怕網絡擠占太多時間和精力,造成學生閱讀的低質化; 二是擔心所謂的“碎片化”知識吸收, 會對學生的閱讀和思考能力產生長期的、負面的影響。
@南方周末: 需要思考的是,究竟什么是高質量的閱讀和知識吸收? 有固定的標準嗎? 若說“碎片化”閱讀的質量低,是不是對每個人都如此呢? 比如說,這兩年我的微信朋友圈里多了一股刷屏的力量,主要是剛開始嘗鮮移動互聯生活的七大姑八大姨。在曾經沒有網絡的日子里,她們不太可能在讀書看報,而更可能是在跳舞嘮嗑打麻將。對他們來說,網絡對閱讀的影響不只是質量高低,而是從無到有!同樣地,大學生就有愛讀書和不愛讀書的個體差異。互聯網讓他們的閱讀更多了還是更少了呢?個人認為,這不是想當然就可以匆忙下結論的。
【出題點】
對于網絡閱讀,你怎么看?
【微評】
網絡閱讀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我們不能簡單從紙質閱讀和網絡閱讀來區分孰好孰壞。我用手機去看紅樓夢,獲取的內容不比紙質的要差。但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隨著網絡閱讀的興起,人們的閱讀內容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年輕的閱讀群體,名著被冷落,不良的內容充斥網絡,是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
對于學校而言,要積極引導學生閱讀積極健康作品,教師在課堂內外關注學生的讀書情況;相關網站要加強自身監管,抵制不良思想的網絡書籍;相關出版社要積極發展,多出版優秀的書籍;完善有關網絡的法律法規,相關部門做好監管工作,為網民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