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并提供時事政治熱點政策解讀、理論觀察、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今天我們關注--時政熱點:“花錢辦事”是鄉鎮改革的題中之義。
20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簡稱《意見》),要求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對適宜采取市場方式提供、社會力量能夠承擔的公共服務項目,應盡可能交由社會力量承擔,由花錢養人向花錢辦事轉變。(2月21日《新京報》)
鄉鎮政府是面向基層人民群眾,為基層人民群眾提供行政服務的基層國家行政機關。鄉鎮政府是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前線指揮部”,其行政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的高低事關基層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只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能原地踏步走。
但提高鄉鎮政府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并不需要一味擴充鄉鎮政府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不僅如此,隨著現代化辦公電子化、信息化、自動化技術的日新月異,行政效率已呈幾何倍數提高,使得鄉鎮政府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不增反降,精兵簡政成為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精兵簡政的前提是不能讓人民群眾享受行政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打折扣,不僅如此,還應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行政服務的滿意度。磨刀不誤砍柴工,鄉鎮政府要大力開展技能大練兵活動,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不斷提高為基層人民群眾辦事的能力,為基層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行政服務。
由花錢養人向花錢辦事轉變是鄉鎮改革的題中之義?;ㄥX辦事并不是要把鄉鎮政府所有職能職責都全盤“外包”給社會力量,鄉鎮公務員則充當“甩手掌柜”,重新回到“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美好時代”,而是只對適宜采取市場方式提供、社會力量能夠承擔的公共服務項目,才采取花錢辦事的方式交由社會力量優化運作。
俗話說:“高手在民間”。相比較而言,提供公共服務職能是鄉鎮政府的短板,恰恰正是社會力量的特長所在。鄉鎮政府花錢辦事是揚長避短,取長補短,是強強聯合,是提高行政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有益探索,值得推廣。
行政服務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鄉鎮政府花錢辦事會不會影響公平、公正的行政原則呢?其實大可不必杞人憂天,因為社會力量的辦事公道問題,自有他們行業自律在實時在線運作作保證。只要政府將購買公共服務項目合同的責任、權利和義務約定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社會力量就會交出讓基層人民群眾滿意的完美答卷。
鄉鎮政府將公共服務項目“外包”后,就可集中力量搞好本鄉鎮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管理好本鄉鎮的各項事業和行政工作,比如,搞好“美麗中國”建設等,讓基層人民群眾享受更多的改革紅利,享有更多獲得感,不斷提高基層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激發更多大步流星奔小康的不竭動力。這才是鄉鎮政府花錢辦事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