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熱點:《錦繡未央》抄襲案,走紅的是寫作軟件
來源:易賢網 閱讀:959 次 日期:2017-02-20 11:13:26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時政熱點:《錦繡未央》抄襲案,走紅的是寫作軟件”,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昨日上午,11位網絡小說原創作家狀告《錦繡未央》原著作者周靜(筆名秦簡)和當當網一案,在朝陽法院進行了證據交換。由唐嫣、羅晉、吳建豪主演的古裝劇《錦繡未央》,原著被指出抄襲200余本小說,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2月16日《錢江晚報》)

相比于抄襲案本身,大家更關注的是兩點:一是原作者抄了200多本小說,她真的有這么大的閱讀量嗎?消息一出來,就有不少網友感嘆:“抄襲都需要200多本的閱讀量,怪不得我當不上作家!”的確,果真能有如此大的閱讀量,又能熟記這么多的片斷,那還真是功夫了得!二是抄襲之作是如何變成收視大賣的影視劇IP的。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作者用的是自動抓取的寫作軟件。這種寫作軟件,可以快速地供應各類描寫的詞句,有的還提供排版、取人名、找資料的功能。記者的體驗是,十分鐘就寫下了近千字。有人說,有了這種寫作軟件,“以后寫東西就輕松多了”“從此描寫不需要一個一個去查找了”。原來如此!

但問題也由此而來,運用別人的語句,是否屬于抄襲呢?在詩詞創作中,這種方式被稱做“借用”。曹操的《短歌行》就借用了《詩經》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北宋詞人宋祁的《鷓鴣天》,共八句,其中有四句借用的是李商隱的,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還有一句借用的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車如流水馬如龍”。如此大面積的借用,用今天的話來說,抄襲已經超過50%了。古人沒有版權意識,但在有了版權意識的今天,又該如何看待這種“借用”呢?

寫作軟件的出現,確實便利了人們的寫作,有了內容的創意,許多細節問題就可迎刃而解。更由此而來的,必然是更多的化用和借用,以及版權糾紛。那么,對于這種寫作軟件,是否該有存在的空間,也值得探討。更深層次的思考是,寫作被認為是獨創性的勞動,但寫作軟件的出現,新聞寫作機器人的出現,顯然讓寫作也變成了流水作業。這究竟是寫作的進步,還是對獨創性的毀滅?又是否允許其有生存空間呢?

第二個問題的探討更復雜。從網友對《錦繡未央》的抄襲整理結果來看,抄襲200余本小說,全書294章僅9章未抄襲,多為整章復制;總體是2008年小說《長歌天下》的擴寫,主線、支線、框架、人設甚至人名都照搬此書。這樣的結果如果屬實,基本可以斷定《錦繡未央》抄襲成立。問題在于,原著為什么沒有走紅,反倒是抄襲之作大賣了呢?只是市場炒作,還是資源的整合與創新?如果是后者,又能否允許這樣的“改編”存在呢?如果允許,那又該怎樣劃定利益呢?如果不允許,是否又會少了一個IP資源呢?

《錦繡未央》抄襲案,無論勝負在誰,思考是少不了的,寫作軟件走紅,也是避免不了的。

更多信息請查看面試資料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相關閱讀面試資料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