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申論復習來說,需要適當儲備一些熱點的理論知識,一來可以方便我們讀懂材料,便于小題目的作答,二來可以擴充文章的字數和內容,增加文章的可讀性和深度,一舉兩得。
定義: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綠色發展理念以人與自然和諧為價值取向,以綠色低碳循環為主要原則,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基本抓手。
背景:全球氣候變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成為21世紀人類發展最大的挑戰之一。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能源的使用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在急劇增加。根據最新估計,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第一大國。因此,隨著氣候變化影響的加劇,中國也已經面臨來自世界的越來越多的減排壓力。當今世界,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趨勢,許多國家把發展綠色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突出綠色的理念和內涵。
意義: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加大生態和環境保護力度,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綠色發展指數年度報告的研究在國內尚屬首次,填補了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空白,使中國能夠有根據地參加關于這一問題的國際對話,有助于提高全民的綠色發展自覺,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措施:
一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加速轉變。積極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關注調整改造傳統產業和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注重推動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和建設等環節的節能增效,加強保護生態環境。
二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積極研究綠色投資政策,促進重點產業的綠色化生產,從再生產全過程制定環境經濟政策,推動資源性產品的價格改革,建立相應的統計、跟蹤和評價機制,科學預測綠色發展趨勢,為更好地制定綠色發展相關政策提供有效支持。
三是加快建立綠色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綠色發展,綠色技術是支撐。環保部門將對綠色技術發展給予一定的資金和政策扶持,促進綠色生產技術開發示范,進一步加快環境友好型技術的產業化進程,為推動綠色發展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撐。
四是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大力倡導綠色消費,把節約文化、環境道德納入社會運行的公序良俗,把資源承載能力、生態環境容量作為經濟活動的重要條件,引導公眾自覺選擇節約環保、低碳排放的消費模式。
五是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創新合作方式,加強科學研究,促進產學研結合,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充分利用已有實踐成果,積極宣傳相關經驗做法,促進有助于綠色增長的環保技術轉讓,共同研發新的綠色技術。
希望廣大考生能夠認真學習,了解綠色發展的理論知識,為2017年省考申論復習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