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述】
2015年5月廣東東莞第一家民營“無人工廠”開始投入建設,該工廠通過硬件機械手來取代人工,建立一個高度智能化的軟件控制系統,進行網絡遠程操控,大幅度提高工廠的工作效率、產品質量和生產車間的安全性。雖然‘無人工廠’并不是說完全沒有人,但會大規模壓縮人工數量,甚至可達到90%的水平。
2015年初,廣東省提出3年累計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東莞市計劃到2015年完成“機器換人”應用項目1000-1500個。然而,不少有意實施機器換人的企業由于資金、人才和專利的缺乏,使得自動化發展阻礙重重。
【點評】
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實施,我國將有越來越多的“無人車間”、“無人工廠”出現。“無人工廠”的開建或將緩解用工荒的現象,同時還將對我國機器人產業產生積極影響。但是“無人工廠”的開建,也會遭遇一些現實問題。
一是“機器換人”意味著大量員工的去留和調崗問題,“無人工廠”的大規模涌現,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就業形勢帶來沖擊,這考驗著政府的就業保障能力,需要相關部門引起重視,妥善處理。
二是對于一些企業來說,苦于資金瓶頸而難有進展。目前動作復雜程度高、精準化程度高的機器人設備主要靠進口,在當前企業制造業本身就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如何拿出大筆資金進行自動化改造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三是除了資金,技術研發和應用能力是很多有意向進行“機器換人”企業的最大障礙。全流程自動化改造不是簡單地從國外買回幾臺機器人就可以實現的,還要求企業有應用研發的人才和能力。除了專門進行機器換人生產線的匹配實驗和研發,還要有大量的技術工人隊伍,如對機器人生產線進行維護、修理等。此外,企業還計劃對一部分工人進行技能培訓以適應新的崗位需求。
因此,為使“無人工廠”良性發展、更好的帶動產業升級,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去做:
在國家層面上,應著眼于全球競爭,要集中資金和人才力量,培植標桿企業,重點培育有強大創新能力的國際級企業,增強企業競爭力。
在地方層面,應遵循市場規律,實施“機器換人”戰略,成立了“機器代人”專項資金,給予使用機器人生產的企業一定比例事后獎補,幫助企業解決資金難題。
在企業層面,應瞄準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競爭力的產品。探索企業辦學、工人再培訓等方式,實現調崗消化,應對機器人時代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