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碼“求職動機與報考職位匹配性”
求職動機與報考職位匹配性是指個人的求職目的與報考職位所能提供的條件的匹配性。當個人的求職目的與報考職位所能提供的條件相一致時,個體勝任該職位工作并穩定地從事該工作的可能性較大。公務員的求職動機可能包括:現實性需要(解決住房、戶口遷移、專業對口等)、興趣、成就動機(認知需要、自我提高、自我實現、服務他人的需要、得到鍛煉等)、對組織文化的認同。
二、公務員面試對“求職動機與報考職位匹配性”的考查
從廣義而言,在公務員面試中,對“求職動機與報考職位匹配性”的考查其實是一以貫之的。無論是對綜合分析能力、計劃組織協調能力、應變能力、人際交往意識與技巧、言語理解與表達能力的考查,還是考生的著裝、在考場上的舉止禮儀,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考生各個方面的表現是否與所報考職位的招考要求相匹配。
從狹義而言,在公務員面試中,對求職動機與報考職位匹配性的考查,主要以意愿性問題、背景性問題、知識性問題的形式出現,目的是通過簡單了解考生的政治、教育、工作、性格、經歷、專業、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的信息,初步判斷考生的求職動機是否與報考的職位相符合,是否具有一定的口才、應變和心理承受、邏輯思維等能力,是否符合國家公務員選拔的具體要求,直接考查考生的自我認知和對職位的認知,間接考查考生的道德品質和內在素養。
1.背景性問題
背景性問題主要是對考生基本信息的了解和掌握,考官通過考生的回答一是驗證考生簡歷上信息的真實性,二是判斷考生與所報考崗位之間的匹配度。此類問題并不是國考所有系統中的必考題,但卻是外交部、銀監會每年考試中的必考題型,并且是重點考查的題型。
例如:請介紹一下你自己。
【點撥】
對于自我介紹題,我們可以采用多種答題思路作答,從而多方面地展現自己。一般來說,有兩種思路:第一種是“生活→學習→工作”,對于一個人來說,生活、學習、工作無疑是自己最重要的三個方面,所以采用這一邏輯順序來介紹自己,可以使考官盡可能全方位地了解自己。第二種是“為人→處事”,通過一個人的為人和處事,我們就能夠大致了解一個人。在回答自我介紹題的時候,考生也可以從這兩個方面來介紹自己,從而向考官充分展現自己是一個“德才兼備”的人。
2.意愿性問題
意愿性問題主要是涉及考生的報考意愿、對未來工作的打算等方面的題目,通過考生的回答旨在判斷考生的求職動機與報考職位之間的匹配度。這類問題也并不是所有部門面試中的必考題,但依然是外交部、審計署的恒定考查題型,在每年面試中都會涉及。
例如:談談你為什么報考這個職位。
【點撥】
對于此題,考生在表達求職動機時,可以這樣回答:報考該職位,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我需要盡快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以減輕父母的負擔,而該職位比較穩定,且離家近,能夠滿足我這方面的需要;二是我想將自己的所學運用到實踐中,發揮所長,在實踐中實現自我,而該職位恰好與我的專業對口,能夠為我提供實現自我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