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事業單位招聘,許多高分考生考進去,卻不適合這份工作,因此有人質疑事業單位招聘進入了死胡同,你怎么看?
目前事業單位招聘正處于改革過渡期,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在所難免的,但不能因此而武斷地認為事業單位招聘進入了死胡同。
首先,就業的盲目性是這種現象出現的直接原因。在“公考熱”的大背景之下,許多考生盲目地報考,在報考之前并沒有對事業單位這一工作有清醒的認識,甚至一些考生對自己的職業毫無規劃,隨波逐流,看別人考自己就考,考上不適合就換。
其次,招聘考試模式的形式化是這種現象產生的重要原因。目前事業單位招考剛步入正規,大都參照公務員招考的形式,缺乏結合崗位的創新性,招考手段單一,忽略動手能力的考查,這就使許多高分低能的考生順利的考進來,到了實際工作的時候,出現不適應就在所難免了。
最后,應試教育制度的長期存在是這一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當前的教育依舊以分數作為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只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考試能力的提升,卻忽視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在“逢進必考”的人事招錄制度面前,他們的“擅考”優勢就會得到極大的發揮。
在我看來要破解當前事業單位招考中的這種“尷尬”,還有待于考生和招考部門多方面的努力。
一方面,考生應該做好職業規劃,避免求職的盲目性,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職業;同時努力接受鍛煉,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將豐富的理論知識自覺的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勇于學習,不斷向群眾學習,不斷向實踐學習,在學習中不斷地磨礪自己,使自己成長為德才兼備的復合型人才。
一方面,人事部門、招考單位也要在招考的形式和要求上體現出專業化的特點,打破千崗同考的招考形式,在不同的招考崗位的招錄過程中體現出不同,堅持考人和考技相結合,在結構化的基礎上,增加實地操作等動手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查,才能選拔出真正適合崗位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