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農業大學本應該農村生源更多些,但是今年的比例數據進一步下降,生源占不到三成。談談你對這一現象的看法?
【答題思路】
從整體來看,農業大學農村生源比例下降是現在大學農村生源下降的一個縮影。但是由于農業大學的專業、服務對象等的設置,農業大學的問題更值得我們重視。
我認為造成這一現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高考農村考生的減少。一是由于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很多農村當地的學校學生越來越少;二是非常多的農村學生通過寄宿制、跟隨務工父母等方式來到城市上學參加高考;三是很多農村考生因為各種原因在完成義務教育之后放棄高考。源頭人數的減少直接導致大學農村生源的下降。
第二,教育資源的聚集性導致資源分配不平衡?,F在各種優秀的教育資源如師資、設備、輔導等等都向城市集中,越是偏遠的山區、農村教育資源越匱乏。這不可避免地導致農村高考生和城市高考生之間的差異,進而在高考分數、錄取比例上有所體現。
第三,經濟因素、就業因素導致很多農村學生放棄就讀大學。尤其是一些非重點類的農業大學,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讀費用卻居高不下。在這種形勢下很多農家子弟望而生畏,放棄錄取機會。
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有以下措施可以遏制農村生源比例下降的速度。
首先,教育的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尤其是義務教育的均衡,讓農村孩子能夠和城鎮孩子得到一樣的學校教育。在教師、設備等方面應更向農村傾斜,提升鄉村教育質量。
其次,從大學的方面看,一是由于很多大學地處城市,在發達地區、大城市投放的錄取指標比例過高。要合理平衡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招生規模,把多余的招生數量投放給不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二是推行真正意義自主招生,對學校實行進一步的、甚至完全的自主招生,對學生實行多元評價,校正農村家庭與城市家庭的孩子進行競爭的時候所處的教育環境的劣勢。
最后,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永遠不應該被時代所摒棄。農村學生上升的渠道越來越窄,這本身就是社會的不均衡,可能導致很多問題。所以經濟的發展之后要確保分配的公平,確保制度的完善,加大對農村孩子的助學支持、就業幫助,讓“拼爹”、“零就業”等詞匯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