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5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有91%的2014屆高職畢業生為家庭第一代大學生,且近4年來這一比例呈總體上升趨勢。有52%的高職畢業生家庭背景為“農民與農民工”,且近4年來該比例呈現總體上升趨勢。
【標準表述】
幾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村學生走進大學,尤其是重點大學的校門。但比例的提升,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孩子的成才困境,依然有不少學子放棄高考,走上擇業之路。
高等教育質量與教育回報率不高,依然有相當數量的農村學生選擇盡早打工就業,寧可到大城市做“北漂”“上漂”,也不愿參加高考。一些走入大學校門的農村學生,不少在畢業之際又陷入擇業困境——由于缺少社會關系與創業渠道,就業之路較城市孩子狹窄。
教育公平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整個教育鏈條上每一個環節的公平,包括優質教育資源的分布、進入重點大學的農村與城市生源比例,以及就業機會的均等獲得。從更宏觀的角度看,讓農村娃成才,提供一個貫穿成長全過程的公平舞臺,比僅僅在高考招生那一環節提供特殊關照更為重要。
【具體措施】
首先,要推進優質教育資源配置均等化,加大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盡快縮小城鄉間、地區間差距。
其次,要為農村學生提供更為公平的就業機會,改變就業競爭中那種“拼爹”“拼關系”的狀況,完善公平競爭的制度建設,加強農村學生的就業指導。
最后,搭建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之間的人才成長立交橋,鼓勵農村學生根據自身興趣自主選擇更為適合的成長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