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目前在我國存在8500多萬文盲、8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5000多萬城市貧困人口……他們是弱勢群體的主體。關注弱勢群體,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是黨和政府為解決弱勢群體問題而采取的一項有力措施,也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
【材料2】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持續推進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
立國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進民生福祉為目的,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進步。著力促進創業就業。堅持就業優先,以創業帶動就業。今年高校畢業生749萬人,為歷史最高。要加強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鼓勵到基層就業。實施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支持到新興產業創業。做好結構調整、過剩產能化解中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工作。統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落實和完善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政策。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健全勞動監察和爭議處理機制,讓法律成為勞動者權益的守護神。加強社會保障和增加居民收入。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提高10%。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統一由55元提高到70元。推進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繳費率。完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措施,同步完善工資制度,對基層工作人員給予政策傾斜。在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和職級并行制度。加強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全面實施臨時救助制度,讓遇到急難特困的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問題:根據上述材料,分析我國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解析】
必要性:每個勞動者都會面臨生、老、病、死、失業等風險,承擔這些風險除了靠家庭和個人的力量外,還必須依賴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牽涉著千家萬戶,涉及每一個勞動者的切身利益,是現代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標志。
重要性:建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是企業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必要條件;是增強企業活力的客觀要求;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社會安定的根本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