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有20多個省份正在對“先看病后付費”模式進行探索,不過衛生部官員表示,衛生部從未要求今年年內“全面推行”。你如何看待“先看病后付費”。
【解析】
“看病難、看病貴”是一個全社會都非常關注的民生話題。目前衛生部倡導在有條件的地方試點“先看病后付費”制度,但未要求“全面推行”,因條件限制,短期內也無法全面施行。
推行“先看病,后付費”的益處主要表現為:一是體現了醫院“救死扶傷”的使命和對生命的尊重。在很多醫院,病人住院之前,都要先交納數額不小的押金。如果病人不能及時交押金,一些危重病情的治療就會被延誤,耽誤了寶貴的治療時間;二是“先看病后付費”打消了一些居民看病時的顧慮,不必擔心“無錢看病”的尷尬,有利于改善醫療關系,醫院贏得病人更多的信任。
但“先看病,后付費”模式在全國大面積推行,基本條件尚不具備,在實際工作中存在不少難點。
一是醫院墊付資金壓力較大。隨著住院病人的迅速增加,醫院需要墊付大量資金,包括購買藥品、耗材等。由于醫保不能及時結算,很容易造成“醫保欠醫院,醫院欠藥商”的惡性循環。
二是病人欠費現象難以杜絕。由于醫保報銷比例有限,個人自付部分還較高,有的患者就會選擇欠費。目前,我國的社會征信系統尚不完善,醫療機構之間也不聯網,僅靠衛生部門很難解決患者欠費問題。
為了讓短期內無法推行的“先看病后付費”有落實的可能,應該有長期的、全面的改革規劃跟進。
首先,衛生部門、醫院應該和司法等部門積極聯合,建設醫療信用系統,敦促更多人重視醫療信用,積極履行醫療合同,及時繳費。
其次,地方政府應加大醫療改革資金的統籌力度,增加“新農合”、城鎮職工、居民醫療保險的報銷額度,群眾掏的錢不多,就會減少“跑單”的可能,醫院也能得到穩定的經濟支撐,維持常態運營。
最后,要加快醫保異地聯網結算的步伐,讓更多群眾憑借一張醫???,就能在更多地方、醫院,甚至在全國的醫院都能進行網絡結算,及時報銷,為“先看病后付費”全面實施創造條件。
要讓“先看病后付費”這種模式在全社會得到更多復制和推廣,需要全社會的合力。一個文明社會,應該把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這是政府的基本責任,這也是公民應該享受的基本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