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很簡單,用黃花菜煮成水治抑郁就沒問題……所有的抑郁癥都沒有了”——盡管國家衛計委的新聞發布會結束了,但“黃花菜”沒涼,反而越炒越熱。隨著網絡熱議,甘肅省衛計委主任劉維忠又一次踏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標準表述】
黃花菜又名忘憂草,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情緒,這在中醫典籍中早有記載。之所以爭議巨大,主要因為全球醫學界至今未能準確地辨別抑郁癥的病因,有普遍效果的治療方法亦十分有限。加上中醫西醫是兩種異質醫學,治療的理念大相徑庭,西醫理念無法衡量中醫,而西醫治不好的病,在中醫看來“死馬還能當活馬醫”。
從西醫的手術刀切開中國人傳統思維的那一刻開始,中醫就開始“抑郁”,西醫似乎成為唯一正確的認知方式和思維方式。背負“不科學”之名的中醫,面臨著生存的土壤越來越削弱的困境。中醫的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和繁體字寫就的,在古代,秀才學醫,如同籠中抓雞,并不完全是一句戲言。而在現代,由于對傳統文化日漸陌生,中醫典籍對很多人無異于“天書”??梢哉f,文化語境的缺失是中醫“抑郁”的病根,再多的黃花菜都無法治愈。
【具體措施】
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岐黃之術發揚光大,不只是輸血式扶持,更需要造血式發展。中醫強筋壯骨,不只需要敢于擔當身體力行的“劉維忠們”,也不只需要從中醫藥受到啟發、拿下國際頂級聲譽的“屠呦呦們”,重要的是培植中醫發展的沃土,培養懂得中醫、認同中醫的社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