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4年8月26日9時30分至11時30分,《問作風問環境促發展——2014媒體問政》節目將通過電視、廣播、網絡進行現場直播。屆時,湖北省公安廳、省住建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安監局、省電力公司等部門主要負責人將在現場接受質詢。
近年來,各種不同形式的媒體問政、媒體問政等百姓問政活動在全國各地陸續展開,成為監督政府工作、解決民生問題、促進“四風”轉變的有效平臺。
【標準表述】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利益矛盾交織,群眾也越來越迫切行使自己的參與權、監督權、決策權。因此,各地政府逐漸采取一些新的平臺來強化與人民群眾之間的交流,諸如“陽光政務”、“電視問政”、“微博問政”、“現場述廉”等官民交流平臺應運而生。這些問政節目不僅能夠解決部分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也能夠增進機關單位的服務意識,切實轉變作風,認真履職。
[重要意義]
首先,體現了媒體監督、社會監督的作用。政府部門改進工作需要“開門搞活動”,自覺接受監督。官員與民眾和媒體的直接互動,接受公眾的監督,能夠直接找到自身存在的“失職”之處,為問責提供了依據,更加能夠促使官員樹立“公仆”意識,促使政府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體現了政府部門直面問題的勇氣,體現了改進作風的信心和決心。媒體問政的表現好也罷、壞也罷,不僅是臺上幾分鐘的表演,更需要臺下做足功夫,拿出真舉措,敢于動真碰硬。
最后,體現了政府對群眾的關心關切。執政為民是我們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是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如何處理問政中出現的“癥”,就是政府執政為民的最好體現。媒體問政所涉及的部門和事件都和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廣大群眾所關心的事、所盼望解決的問題,就是政府部門努力和整改的方向。
[對策措施]
各級領導干部應樹立正確的觀念。既不畏懼媒體問政帶來的沖擊和挑戰,也不忽視媒體的優勢和作用,善于從輿情中發現工作的盲點、弱點和問題,通過媒體平臺,汲取民智、改善民生、落實民利,以理性、冷靜的態度,對媒體意見建議進行系統、科學、合理的甄別、篩選,真正把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找出來,并通過實實在在的措施逐步解決好,切實維護好群眾的根本利益,達到推動整體工作的目的。
要建立問責問效的長效機制。“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媒體問政體現了政府部門敢于揭丑亮短的勇氣,發現問題只是邁出了第一步,要深入查找深層次的原因,立足于問題的整改,對相關責任人要敢于“亮劍”,依法依規進行嚴厲查處。對于存在的問題,能夠立即整改的,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需要限期整改的要明確路線圖、時間表、責任人;一時難以整改的要積極創造條件整改,并向群眾耐心解釋清楚。要加強制度機制建設,形成作風建設長效機制,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