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1970年開始的“新村運動”開創了農村向現代化推進的“韓國模式”。其最大特點是在政府適當扶持基礎上,以農民為主體,改變農民的態度,喚醒農民“自強自立”的精神,讓農民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美好新農村。通過“新村運動”,韓國農民整體脫貧,城鄉差距迅速縮小。
德國城市化建設遵循“小的即是美的”原則,其產業政策的重點均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主,這些城鎮雖然規模不大,但基礎設施完善,城鎮功能明確,經濟異常發達。市政管理實行市政經理負責制,市政經理由市民聘任,統管城市管理中的日常事務。這種管理體制融服務、經營、收益于一體,把城鎮資源的開發和經營作為市政管理的重要內容,圍繞服務和開發來聘用管理人員,真正把“該管的事管好”。
早在19世紀美國就開始了從農村社會向城市社會的轉變?,F在,美國小城鎮依據所處的不同區位,分為大都會邊緣區的小城鎮、郊區小城鎮和農業地帶小城鎮三種類型。即達到了注重宜居宜業環境的創造,又注重科學規劃的引領的效果,還提升了城鎮功能。
請用300字以內的篇幅分析國外的成功經驗給我國的城鎮化發展帶來哪些有益的啟示。
【參考答案】
1.城鄉統籌發展,走多元化城鎮發展道路、形成多極多層次的城鎮體系,在城鎮化過程中,除了大力發展大城市的時候,也應適當發展中小城市。
2.制定系統、穩定、可持續的城市政策,完善中小城市的基礎設施。要注重宜居宜業環境的創造。注重城鎮規劃的科學引領,依據不同的位置和分區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功能,強調整體協調和功能分區。
3.政府要適度引導,政府適當扶持基礎上,以農民為主體,改變農民的態度,喚醒農民“自強自立”的精神,不斷提高農民素質,減少農民進城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