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熱點透視
1.“失信曝光臺”上線,體現江西誠信建設智
為進一步壓縮失信被執行人的生存空間,江西在4日正式啟用“江西失信被執行人曝光平臺”,滾動曝光7.8萬余名“老賴”,被曝光者的姓名、照片、住址、失信情形等信息在平臺上一目了然。
據介紹,“江西失信被執行人曝光臺”將重點發布江西省失信被執行人(俗稱“老賴”)名單,并向社會公眾提供查詢功能,用戶注冊后,輸入對方身份證號碼或組織機構代碼,即可查詢到該人、企業是否為失信被執行人(企業)及其詳細信息,如失信情形、履行情況及標的等詳細信息。
“推進建設失信曝光平臺的目的是為了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圍獵‘老賴’,讓失信者‘人人喊打’,改善執行環境,提高執行案件自動履行率。”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方曉春介紹,凡是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將會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等方面受到限制。
2.李克強:讓失信行為無處藏身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構筑誠實守信的經濟社會環境。會議原則通過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并要求,構建信息共享機制,在保護涉及公共安全、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信用信息的基礎上,依法使各類社會主體的信用狀況透明、可核查,讓失信行為無處藏身。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要求,制定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類管理標準,構建信息共享機制,這將極大地解決征信成本過高問題,有助于打破目前的信息分割局面,實現信息高效查詢和共享。
良好的社會信用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前提,而擁有一個成熟穩定、高效運行的征信系統則是市場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用信息的量化和公開,能為信用的快速傳遞、識別和判定提供便利,也將有效地降低和削弱市場交易風險,順應現代商業高效、快捷、安全的需要。
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不僅將大大降低信用交易的成本和時間,也有利于信用資源的優化配置,使全社會都能有效地監督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行為。在共享的信用信息機制之下,不誠信者將受到來自于社會各個方面的懲罰。一旦出現違約等不良記錄,其將承擔較高的代價,接受更為嚴格和苛刻的條件。失信行為無利可圖,并可能給行為者帶來損失和制裁時,市場行為主體就會根據趨利避害的原則,盡量避免失信行為,促進整個社會不斷走向誠信。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確實,一個信用缺失的社會里,沒有任何人是贏家,遑論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二、影響
誠信危機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誠信危 機也問題嚴重,大有不斷發展和蔓延的趨勢,給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影響和相當巨大的損失。其主要表現如下:
1.誠信危機對個人的影響。在“拜金主義”和巨額利潤的驅使下,某些人以身試法,鋌而走險,制造了許許多多的“假冒偽劣”產品。
2.由于一些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造假、售假,采取不正當的競爭手段,給那些遵紀守法,講究誠信的企業造成諸多困難的局面,極大地制約了企業的健康發展。
3.造成很多投資者信心不足;由于市場上假冒偽劣產品屢禁不止,各種各樣的欺詐行為不斷發生,造成一些優秀企業無法發展生產或不愿繼續擴大生產規模。由于誠信危機使得許多消費者不敢輕易購買商品,特別是汽車,樓房等商品。這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了國內消費水平的大幅提升。
4.一些官員為了自己的所謂政績,弄虛作假,不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造成了人民群眾對地方政府信任度不斷下降,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
三、對策
1.建立健全全社會道德規范體系,加強誠信道德建設道德規范所體現的實質也就是最核心的誠信道德精神。
2.在全社會實施誠信道德教育,強化現代誠信理念誠信問題的解決離不開道德的介入。
3.加強法制建設,增強誠信的法律保護機制。
4.規范政府行為,樹立誠信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