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APEC峰會”期間,京津冀及周邊區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治空氣污染,之后北京等地空氣質量明顯好轉,湛藍的天空,著實讓前陣子深受霧霾困擾的人們眼前一亮,而這種好天氣也一度被網友戲稱,有一種藍叫“APEC藍”。對于“APEC藍”你怎么看?
【解析】
長期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區飽受霧霾等惡劣天氣的困擾,而這一狀況在APEC會議期間大為改觀,出現了甚為罕見的“APEC藍”,這說明了政府在APEC期間采取的一系列整治環境的舉措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成效,而且效果顯著。“APEC藍”與重霾天氣的巨大反差,無可爭辯地向人們昭示了一個道理:藍天白云的良好環境來自人的努力,只要采取的措施有力得當,空氣污染問題就有望得到解決。
但“APEC”會議不常有,“APEC”會議結束之后,如何將APEC期間空氣保障的好措施、好做法,借鑒到、納入到各地的“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中,如何將APEC會議期間的減排措施復制和推廣開來,使其制度化、常態化,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焦點,畢竟治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個系統工程,更是一場考驗耐力與意志的“生態馬拉松”之戰。因此,要想把“APEC藍”留下來,這就需要:
首先,政府要轉變發展方式,持續推進節能減排。我們知道,霧霾是造成目前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而工業廢氣、汽車尾氣排放出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大氣污染物的過度排放,則是形成霧霾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減少霧霾天氣的產生,必須轉變傳統高能耗、高污染的經濟增長方式,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
其次,強化落實地方政府環境保護執法監管力度。一方面,要強化相關部門的環境監督執法力度,如推進聯合執法、區域執法、交叉執法等執法機制創新,嚴厲打擊企業違法排污行為。另一方面,將環境保護工作狀況納入考核指標當中,對那些不作為的地方政府及環保部門責任人實施嚴厲的問責,促使各地政府及環保部門工作人員積極作為。
最后,每位民眾要參與環保事業,承擔環保責任。每一個人都要有環保意識,從小事做起,養成愛護環境、綠色消費的方式和習慣,積極投身到低碳生活和節能減排的活動中去,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就能使“APEC藍”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