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6月1日,近千名高三陪讀家長不斷涌入安徽六安毛坦廠中學附近一處窄巷,趕在零點搶拜“神樹”,搶燒高考前最后一個農歷十五的頭炷香,祈求孩子在高考中博得高分。香客們不斷將手中的香火扔進火堆里,結果引燃了“神樹”下方的石棉瓦頂棚和百余根祈福帶。對此現象,你怎么看?
【解析】
從某種意義上說,毛坦廠中學參拜神樹早已成為標志性意象,但凡高考時節總難免被“巡禮”一番。今年,這場聲勢浩大的考前祈福、心有余悸的詭異火災說來尷尬,這一切總歸無奈。
回頭思考下,燒香拜過就能考過大學嗎?當然不能。明知燒香無用,卻偏要執意而為,這一現象實際上早就超越了理智范疇。既無真情實感,更無嚴肅信念,有的只是一份“討到彩頭”的自我安慰。因此,替孩子燒香,更像是家長們的情緒釋放。
在高考將來之際,重壓之下的家長們,內心的焦慮感到達頂點。他們無法通過切實努力,換取一種確定性,而只能找些真真假假、似是而非的關聯事項,來舒緩緊張的神經、寄托美好的祝愿。因此,高考深刻地形塑了我們的生活,一面是無法掌控的結果,一面是無比沉重的寄望,為了排遣那濃濃的不安,總會有人半夜搶頭香。
在這場人生大考面前,很少有人能保持淡定。由此衍生的紛擾世相,構成了“高考季”的完整篇章。只不過,任憑家長們如何焦躁、如何心切,還是要穩住陣腳才是。即便非要去燒香求心安,也要注意排險去禍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