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在演藝界,很多明星既忙演出又操持基金,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而最近,他們中的一些人需要通過一場考試,才能重新獲得基金從業資格。這是因為,中國基金業協會日前發布了《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對從業人員資質提出明確要求。
【標準表述】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5901家,備案私募基金27553只,認繳規模5.7萬億,實繳規模4.61萬億元,私募基金從業人員達到44.65萬人。私募基金行業勃興的同時,也伴隨著“野蠻生長”的亂象。一些機構濫用登記備案信息非法自我增信,一些機構從事公開募集、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活動。
近年來,伴隨各類細分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百姓財富存量上升帶來的理財需求激增,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推廣普及,各式各樣的理財服務機構以驚人的速度急劇膨脹。應該說,這些機構所提供的服務,對于填補傳統金融機構投融資服務空白、踐行“普惠金融”理念,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值得警惕的是,有相當一部分理財機構打的是理財的幌子,做的卻是非法集資和“龐氏騙局”的勾當,騙局一旦敗露,投資者就會血本無歸。
【具體措施】
一、嚴格把好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準入關口,用嚴格的條件篩選出合格的基金管理人;
二、規范私募基金日常的運營管理,特別是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內容。
三、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特點應當恰當匹配。一方面要對機構準入、從業人員準入和日常運營進行嚴格規范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