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的實例體現
案例1:莊棟——27歲,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曾為世界500強外企部門主管,年薪20余萬元,出差只坐飛機,酒店只住五星級。為創業,今年5月,毅然辭職離開上海,重新站在母校對面那條名叫“金水路”的巷口,開始了新生活——賣涼皮。不同于街頭小販的低端銷售,莊棟的創業緊密結合“大眾創業,萬種創新”的新形勢,打算引進“互聯網+”這種模式。
案例2:“西少爺肉夾饃”——由3名西安交大畢業生于宇宙中心五道口開設,短期內迅速火爆全城,背后的秘訣除了互聯網營銷外,還包括自己獨立研發設備,自動控制溫度和時間,解決了中餐小吃標準化的大問題。因實現了有別于傳統餐館的經營模式,所以大獲成功。
案例3:焦昱緯——90后,重慶工商大學研究生,畢業后未找工作,而是回到家鄉河南自行創業,擺攤售賣重慶特色小吃烤腦花。因口味獨特,受到公眾好評,營業收入頗為可觀。
案例4:孫俊峰——北大研究生,畢業后從事裝修工作,頂著高學歷的光環卻干著在世人眼中并不相稱的工作,他怡然自得,并通過自己努力,于兩年內在上海買房,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決定。
案例5:清華幫——“高大上”的3D打印公司,與“接地氣”的煎餅連鎖店,看似風馬牛不相及,最終卻出乎意料地走到了一起。2015年6月,食好運和清軟海芯合資組建了北京小飛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小飛俠”3D煎餅打印機。其中共有16名清華畢業生,4人曾是同班同學,名副其實是“清華幫”。